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风起长安 > 500. 大唐秋色(四十四)刘通财的朋友

500. 大唐秋色(四十四)刘通财的朋友 (第2/2页)

卢照容心里欢喜,但这种事怎么好说出口,只含糊的答道:“感谢东家盛情,感谢盛情。”

刘通财暗骂了一句假正经,笑着问:“钱的事,公子可考虑好了?”

卢照容哦了一声:“想好了,五千贯我是有的,但我并非长安人士,家里就算是安排人送来,最快也要个把月,东家能不能缓我个把月,事情先办,我家乃是百年望族,第一等的高门,不会为了区区五千贯钱失信于天下的。”

刘通财暗道好大的口气,还失信与天下,淡淡的笑着说:“公子的难处我理解,像公子这样刚刚入京为官的,一时间周转不顺,是常有的事,我有个朋友,专门解决公子这类难题的,不管是急用钱还是长期周转,都可以到他那里挪借,像公子这样五千贯的用度,在他那里完全是九牛一毛,当然了,他多少会收一些利息,但是在他那里周转,非常快,只要公子愿意,用不了一天,他就能解决公子的难题。”

“借钱……”卢照容犹豫了,他本来想哄着刘通财先动手,自己先不出钱,待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再借兄长的力量除掉刘通财,可眼看这人不见兔子不撒鹰,要给自己介绍放贷收息的人,大有不收到钱就不办事的意思,左思右想,卢照容突然有了主意,既然如此,就先把钱借出来,大不了让兄长将那收息的人一同干掉,想到这里,卢照容对刘通财说道:“请刘东家引荐一下吧,跟您的朋友见个面,我们当面谈谈借钱的事。”

刘通财笑着一摆手,“不用这么麻烦,公子稍候片刻,一会我让朋友那边送来文书,公子只要签了文书,签字画押,这事就成了,至于钱转过来的事,公子不用担心,我那朋友自然会给我转手过来,他很有信誉。”

签完了文书,由于天色已晚,过了夜禁时分,卢照容没法回家,只得留在春兰浴坊,继续与波斯胡姬、新罗婢、倭女探讨人生真谛。

同一天晚上,二更过后,雪燕悄悄潜入了柳奭和夫人居住的正院。

这是徐三娘进入柳府干活的第三天,这三天她在白天干活的空档,借着跟梅香等侍女聊天的机会,打听清楚了很多事,包括老爷住的院子的方位,哪一间是老爷的书房,甚至梅香还跟她说了老爷的书房从来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甚至短短的三天时间,雪燕还大致摸清了柳府的守卫布置,柳府虽然部曲众多,规矩也多,但巡逻的部曲针对外墙和各门的警戒尤其严格,府内各院的警戒则相对较松。

按柳府的规矩,徐三娘申时就可以下工离府了,所以雪燕最开始制定的计划,需要在下工后先离府然后夜里潜回,那样做风险高,容易暴漏。

但这天一个临时出现的变故,让雪燕有机会改变计划,得以留在府内。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18)唐代到底有没有风筝?(3-1)观点一:有风筝,是一种安装了竹笛的纸鸢。风筝,古称“木鸢、纸鸢、风鸢”,鸢就是鹰隼、飞鸟。后来逐渐有人在纸鸢头部装上了竹笛,纸鸢飞起,气流高速通过竹笛,发出“筝鸣”之音,所以叫风筝了。唐代诗人有首诗《风筝》:“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诗中提到的“何响、瑶筝、鸾歌、幽咽”这些词,都是形容风筝的鸣叫声。

晚唐名将、诗人高骈也有首诗《风筝》:“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所以很多学者考证,唐代其实是有风筝的,是绑上了竹笛的纸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