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德国飞虎队(一) (第2/2页)
四月间,一个由三名德国人组成的秘密技术考察团来到了北平,来找秦川核实这项技术的相关问题。并不通晓技术的秦川应付不了两位戴着厚眼镜的德国光学专家,只好把瞿振渝叫来北平应对。两个古板而又严谨的德国专家遇到了同样是专家级的瞿振渝,才把他们的核实使命圆满完成了。
他们不仅将瞄准器的原理了解的通透,而且还从瞿振渝那里得到了很多制造工艺方面的建议,简直是收获满满。只是这两位专家受专业的限制,对这种瞄准器怎样有效的用在轰炸机上,不是太明白,搞得带队前来的国防部官员也吃不准它的价值。
瞿振渝这段时间在兵工厂里,算是彻底摸清了东三省兵工厂的家底了。他发现兵工厂虽然也有自己的炮刚冶炼分厂,但出产的钢材质量很不过关,限制了后工序的炮、枪成品的质量。这个时代,武器用钢已从原来的碳素普通钢,迈进了合金钢的时代,制约整个民国武器发展,甚至是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新式的冶金工艺并没有来到中国。
基于这点认识,他对于德国先进的冶金技术十分眼热。当然了,作为后世的技术专家,他也了解在20多年后顶吹转炉炼钢法,就是一个能够短时间内提高钢铁业产量和质量的突破性技术。只是现在连安放这种新型钢铁厂的基地都没掌握在手,现在拿出来这个金手指,为他人做嫁衣的可能性太高了。现实点的做法就是找德国人要一些这时候已经成熟的几项小技术,暂时打通合金钢的技术通路。
现在,可能是这种瞄准器出现的过于早了的原因,连德国专家也只知道瞄准器的原理和制造装配要求,可怎样在飞机上使用却不明白,连带那个军方过来的技术官员也麻爪了。心有所图的他灵机一动,提出个建议,说是自己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来换取莱茵金属公司的电渣重熔设备,以及林德公司的低压空气分离技术。
电渣重熔炉炼钢技术是1930年美国人发明的技术,生不逢时,恰好遇到经济大萧条,专利被便宜地卖给了多家大钢铁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的买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也是一家军工为主业的公司,与德国国防部关系很紧密,瞿振渝提出这个交换条件,是想弄一套完整的电渣重熔设备,省得自己从头去造。
低压空气分离技术是今后顶吹转炉炼钢法中必须的材料——纯氧气的生产关键工艺技术。如果没有这项技术,或者是分离纯氧的成本过高,就会带来顶吹转炉法经济性的极大下降。恰好德国的这家林德公司就拥有这项技术,而且是效率和成本最为平衡的。
这位国防部的官员名叫胡戈·施佩勒,中校军衔,一战时就在德国空军服役,如果秦川研究历史的深度足够的话,他就能事先知道,这位体格壮硕的德国军官,就是后来纳粹空军的三个元帅之一。
施佩勒在国防部的装备部门工作,当然知道莱茵金属公司引进的这种专利,并也制造出来了相应的电渣重熔炉,用以制造高质量的铸胚和构件,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也有同类的设备技术。它并不算是多重要的技术,和这项空军轰炸机使用的先进瞄准器相比,算不得什么,所以他一口答应,保证回国后促使国防部出面,搞定此事。至于林德公司的那项什么低压分离技术,则是没有印象,只答应回国后帮助询问后,再做回复。
瞿振渝在一张纸上简单地画了飞机的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原理图,并把瞄准器和自动驾驶系统接驳到一起,施佩勒登时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瞿,你的这个设计太妙了!在飞机飞临轰炸目标区时,由瞄准手接管飞机,控制飞行姿态,直到投下炸弹,之后才把飞机交还给驾驶员继续飞行,对吗?”
施佩勒兴奋地站起身来,接近2米的身高站在人面前很有压迫感,特别是他伸出双手搭住你的肩膀时更是如此,就连身高足有1米80的瞿振渝也连忙向后仰着身体,想要挣脱这位过度的亲昵。
“而且,瞿,你设计的飞行自动驾驶仪很好,他还可以在飞机执行任务来回的路上,自动执行飞机的驾驶,让小伙子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不是吗?”
“好吧,如果要这样的话”瞿振渝趁机挣开他的双手,再坐回桌边,拿起笔,在自动驾驶系统上添上一个信号发生器和接受告警装置。“飞机总是编队飞行是吧,增加了这种信号发生和接收装置,一旦两架飞机距离过近或者过远,有相撞或者脱离的危险时,系统就会报警,提示飞行员人工修定飞机航线。”
施佩勒见了更是喜不自禁,连连叫好,他征得瞿振渝的同意,把设计草图折起来,珍重地揣回兜里,又扣好扣子拍拍,感觉它实在地存在,这才放下心来。
“瞿,说实话,我觉得我占了大便宜了!你的这个设想,价值大到远远超过那什么‘电渣重熔’设备。不过我更坚定了和你们合作的信心,你们总有好东西让我们惊喜的,希望下次,您还像这次这么慷慨!”说完,他得意地放心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