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 第121节 (第2/2页)
崔稚听不出来是何曲子,但听出这曲中丝丝寥落之意,想到这万音的经历,不由地叹了一气。
一旁的孟中亭却不知她为何叹气,还以为她是被曲声感染,自己也默默陷入了琴声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崔稚转头看着孟中亭,“你为何念起《春江花月夜》?”
“这首琵琶曲《夕阳箫鼓》,正应了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曲与诗中隐隐流淌的感伤寂寥之意,乃是相通。”
崔稚眨巴眨巴眼。
这才是印象里的古人给她的感觉啊!
没有油盐酱醋,没有鸡毛蒜皮,穿到古代不就应该诗情画意吗?
崔稚一时心潮荡漾。
此情此景此人,美矣!
虽然魏大人吧,也是诗书满腹,但魏大人这个人说话比较直,要么说一堆高深莫测的政治术语,要么同她和小乙讲两句书,就化作能听懂的白话,这种泼墨山水一般的文人之美,就少多了。
而今夜,繁星闪烁,河边柳下,远处有悠扬的琵琶曲,近处有少年人轻声念的诗,真是诗情画意,好不浪漫。
崔稚暗暗道妙,要是她和孟中亭各长五岁,佳人才子,是不是就更完美了!
崔稚就这么一幻想,墨宝叫了起来,“汪——汪——汪!”
罗曼蒂克的思绪瞬间被打断了。崔稚见墨宝不知何时跑到了她和孟中亭中间,对着她叫了一声,又对着孟中亭叫了一声。
然后扭过身子,对着万音又叫了一声。
崔稚和孟中亭纷纷向万音看去,见万音不知何时不再弹奏,掩面哭泣起来。但她落座的石头后面,朝向崔稚和孟中亭的这一侧,一条蛇弯弯曲曲地爬了上去。
万音毫无察觉。
崔稚和孟中亭都吓了一跳,墨宝汪汪大叫。
“万音,快让开!有蛇!”
那万音一听,抱着琵琶一愣,瞬间又跳了起来,再回头看去,蛇已经从大石后面露了头。
总算躲开了!
众人都大松了口气,孟中亭摸摸墨宝的头,“真是个乖狗狗,这次是你的功劳!”
墨宝却不想理他似得,摇着尾巴坐到了崔稚脚上。
河对面,万音抱着琵琶朝崔稚道谢,谢过这一句,忽的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崔稚总不能告诉她,我是因为听到了关于你的八卦,才知道你的名字吧。
但她不说,万音也猜出来了,“定然是那些不着调的人,又乱传我的事!瞎胡说!”
崔稚一阵尴尬。
其实除了尴尬,她倒是想知道万音为何一心执着于那卷了他的钱跑的男子。明明众人都能看出来,那男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了,万音看似个通透的人,怎么这一点想不明白呢?
崔稚好奇她如何想,见着万音谢过她,抱着琵琶离了去,她有心想过去同万音说两句话,却被孟中亭拦了。
“那琵琶女不是寻常良家女子,她的事不问也罢。”
崔稚低头看了孟中亭一眼,再一抬头,万音已经走远了。
松烟从茶摊门口转了过来,“六爷,崔姑娘,路上的人和摊子都要散了。”
孟中亭连忙起了身来,问了崔稚下榻的地方,同崔稚道:“我就在城北竹山的修竹书院求学,你同段兄得空,前来寻我。”
段万全是不用去修竹书院的,但魏铭却是要去。
看来孟中亭又要和魏大人遭遇上了。
崔稚呵呵笑,叫了墨宝,由着孟中亭把她送了回去。
她这边到了院子,段万全同人吃完酒也回来了,见她心情舒畅地哼着歌,问她晚上玩了什么。
“你猜我遇见了谁?”
段万全还真猜不着,“谁呀?”
“孟小六呀!”
崔稚把同孟小六巧遇的事告诉了段万全,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万音身上。
“瞧着她好似还在等那男子是的,啧啧,想不开呀!”
段万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或许那男人对她真的很好吧?”
两人胡乱聊了两句,便歇下了,
翌日一早,孟中亭派人送了四批布料来:一批铜绿色万字不断头锦缎、一批秋香色修亭台楼阁绸面、一批白色细布、还有一批月白色细纱。
崔稚和段万全目瞪口呆,殷杉问两人是不是遇见亲友了,不然可不能随随便便接下这么贵重的东西。
崔稚挠挠头,“我跟他借旧衣裳穿,他不肯,原来在这等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