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女配的躺赢人生[穿书] 第34节 (第2/2页)
楚泽涛意识到,他可能一直都看错人了。
两人都没有再理会江芸,越过她径直离去。
江芸看着二人和谐的背影,狠狠的咒道:“什么玩意儿,嚣张什么,不就是家里条件好一点,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招蜂引蝶,还嘴巴这么毒,总有一天,你会跪在地上生不如死!”
眼前划过楚泽涛冷淡的脸,还有他拿着竹竿狠揍流氓的场景,心里更是愤恨。
苏恬到底使了什么法子,让楚泽涛如此维护她,处处为她辩护?
江芸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只是心里的嫉妒和怨恨,却一点点膨胀起来。
目前她势单力薄,凭她自己,已经没法跟苏恬作对,忽而脑海里出现一双淫-邪的眼睛,江芸眼里划过一道精光。
******
江芸对苏恬的嫉妒,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用温柔的表象掩盖住了。以前因为苏恬蠢笨,她很聪明,稍微用点心机,就让所有人都站在了她这边。
但这一切都在苏恬莫名其妙变精明后消失了。
苏恬一天天变得优秀,江芸的嫉妒也与日俱增。
这种嫉妒和恨意一点点累积,终于中考前后达到了巅峰。
因为考的不好,中考后江芸基本就没有出过门。
她闷在家里,想象着外面所有人都在嘲笑她的成绩,恨得发狂,隔壁不时传来的笑声更是刺激着她的心脏,她几乎天天在家里发脾气。
江母劝她多出去走走,江芸也从来不听,反而对江母出言不逊。
江芸怀着一腔嫉恨回到家,一头钻进自己的小房间,桌上摊开了一张志愿表。
马上就要到填报中考志愿的最后期限了。
到吃完饭的时候,母女相对而坐,江母跟她商量:“阿芸,我听人说幼师类中专不错,你的成绩应该可以进,要不咱们就报中专吧?”
“你听谁说的,是不是觉得我考不上高中?我的成绩还不至于差到那个地步!”江芸突然生气,她最听不得成绩的事情。
江母好言道:“妈不是那个意思,你这次是没发挥好,妈知道你的实力。妈听人说,中专的分数线可能比县重点还高呢,很多人想考都考不进去。幼师中专挺好的,国家有补贴,以后出来还是铁饭碗,分配不成问题,还能农转非,解决你的户口呢。”
江母是农村来的,江芸到现在也是农村户口,在这个小县城里,总是低人一等。江芸无数次怨恨过,为什么别人都是城里人,只她家不是。如果她家里条件好一点,那么她就不用处处受苏恬的奚落。
现在有这么一个农转非的机会,确实是很让人心动的。
江芸在学校里,也听同学们说起报考中专,知道江母说的没错。只是以前她一心想着上大学,才没有考虑中专这条路。
“那我考虑一下吧。”
江芸心里思量着,中专也没什么不好,家里条件摆在这里,就算以后考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供得起她。就算她能考上大学,毕业后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谁也不能预料,连这个小小的县城她都处于底层,到了大城市更加没有什么背景关系,毕业了还不知道被分配到哪儿去。
要是读个中专的话,就可以早点出来,幼师工作稳定,做老师的社会地位也高,受人尊敬,最重要是她可以摆脱农村户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综合考虑下来,中专倒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正当江芸准备填报幼师中专的时候,从熊春梅那里得知,苏恬要念高中!
她登时就不平衡了,苏恬怎么能念高中,万一她以后考上大学了,成了大学生,岂不是比自己这个中专生高一等?
江芸怕听错了,立即去找赵丽丽打听消息。
赵丽丽不愧为大喇叭,知道的比熊春梅还要详细,就把苏恬为了上高中怎么跟家里闹翻,班主任怎么去她家里劝说全都说了。
更让她生气的是,班主任张老师竟然推荐苏恬去念明德高中,都去明德面试过了!
那可是明德啊,市里最好的高中。
楚泽涛也就罢了,毕竟全县第一摆在那里,可是苏恬凭什么?不过是侥幸考好了一次,就被老师这么看重!
江芸整个人都不好了,已经预见了日后与苏恬相见被俯视的场景,哪里受得了,立刻就回家跟母亲宣布:不读中专,我要念高中!
江母不乐意,不是说好去读中专的吗,女儿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些年她一个女人支撑着一个家,多少苦累都只能往肚子里吞,就希望女儿能早点毕业工作了,能减轻一点负担。
但江芸却说:“我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你不能阻碍我。”
江母觉得有些累,试图跟江芸讲道理:“芸芸,不是妈不想供你读高中,实在是咱家跟别人家里情况不一样。高考的录取率那么低,你念了高中,万一考不上大学,那还不如读中专稳妥,是不是?”
然而江芸通通听不进去,她现在满脑子都是高中两个字,哪里还能想得到家里的困难。
“你不让读高中,我就不填志愿了,我现在就去南方打工!”江芸料准了她妈妈舍不得,不惜以此来威胁。
养了十多年的女儿拿准了自己的命脉,江母脸色瞬间灰败下去,颓然的挥手:“……行行,随便你,妈管不着你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江芸见状,稍稍有些心虚,但更多的是如愿以偿的欣喜。
她欢天喜地的跑去学校,找到张老师要求他也推荐自己去明德。
“你想去明德高中?”张老师讶异。
“是的,张老师,我过去三年表现还算可以,听说明德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我想去试试。”江芸微笑着道。
张老师摇头:“明德招生很严格,不是任何人都能上的。”
这不等于说她不如苏恬吗,江芸咬着嘴唇,眼里划过一丝不悦,“张老师,我听说您推荐了两个同学去明德,我也是您的学生,您不能厚此薄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