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浮生梦 (第2/2页)
放下笔,楚冰凝长舒一口气。
立在她身边的顾章不由赞叹道:“要不是亲眼看见你写,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你的大作。”
“不要小瞧我,我可是才女。”
楚冰凝脸上带着小骄傲,她可是大家族的小姐,有些本事不拿出来你还以为我是花瓶。
“看完你的大作,想来你对《庄子》很有了解?”
顾章笑吟吟道。
“那肯定,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外公就经常抱着我读《庄子》。”
“你读《庄子》,觉得其中最令人费解却又深感深邃之处在哪?”
顾章拉着楚冰凝走向沙发,他也喜欢《庄子》,不过研究不多。
现在正好和楚冰凝讨论一下,也能解开自己对《庄子》的一些困惑。
“我觉得是‘齐物论’里对万物平等的阐述。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境界实在难以捉摸,怎么能真正把自己与万物视为一体呢?”
楚冰凝脸上带着些许困惑。
“这或许是超越了我们平常的感官认知。庄子意在打破我们对事物主观的区分与偏见,世间万物本就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只是我们被自身的局限蒙蔽了。就如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们所认知的差别,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与‘境’不同罢了。”
顾章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听了顾章的想法,楚冰凝点点头,她觉得顾章说的很有道理。
接着,顾章问:“你认为庄子倡导的这种境界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意义呢?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充满分别与差异的社会里。”
顾章心里有答案,不过他想听听楚冰凝的见解。
“它让我们学会超脱世俗的纷争与功利。比如在面对得失荣辱时,能以一种更为豁达的心态看待。当你不再执着于事物间的高低贵贱,内心便能获得极大的宁静。就像庄子在濮水垂钓,面对楚王的使者,他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涉足官场的纷争,这便是对“齐物”境界的一种践行。”
“可是要做到这样,谈何容易?人的欲望总是驱使我们去追逐、去比较。”
顾章端起桌子上已经不冒热气的茶。
还没碰到嘴,楚冰凝便把茶杯夺走倒掉。
她一边回答顾章的问题,一边重新给顾章泡一杯茶。
“确实不易,但这正是庄子思想的高远之处。它像是一盏明灯,虽不能让我们立刻抵达那种境界,但能引导我们在尘世中不断反思与修行。例如,当我们与人发生矛盾时,如果能从‘齐物’的角度去思考,或许就能理解对方的立场,化解矛盾,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斗。”
“你这么一说,倒让我想起庄子的‘逍遥游’。那种无所依凭、绝对自由的状态,是否也是建立在“齐物”的思想基础之上呢?”
稍加思索,楚冰凝道:“有很大关联。当你能齐同万物,便不会被世间的规矩、束缚所羁绊。大鹏虽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但它仍需凭借风的力量;而真正的逍遥是像至人、神人、圣人那样,‘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内心的自在才是真正的逍遥。这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打破对万物的固有认知,超越物我的界限。”
“然而在现实里,我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遵循诸多规则,这与庄子的逍遥境界岂不是背道而驰?”
顾章问。
“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庄子并非倡导我们脱离现实规则而肆意妄为。他的逍遥是一种内心的精神境界,即便身处规则框架之中,我们依然可以在心灵上保持自由。就如庖丁解牛,他在解牛的规则与技艺限制里,却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达到一种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便是在现实束缚下心灵的逍遥。”
楚冰凝将一杯热茶递给顾章,自己也端起一杯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