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守襄樊 > 第七章 江国的夜宴

第七章 江国的夜宴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守襄樊!

忙忙碌碌间,日头渐渐移至西天,已到下午申时。叶青缇等人应陛下召见,开始为进入江国皇宫做准备。江国皇宫,那是权力的中枢,亦是规矩森严之地,容不得丝毫马虎。

他们深知,进宫需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外交风波。于是,众人纷纷将随身物品取下,整齐地留在行馆之中。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在皇宫的严苛搜查下,极有可能成为惹出麻烦的导火索。

使团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懈怠,皆在积极准备着进宫所穿的礼服。礼服之上,一针一线皆彰显着使团的身份尊贵。张平更是格外小心,他将贴身携带的所有物品,哪怕是极为私密的物件,也都一一取下。

身为来自现代的人,张平对古代帝王的行事风格有着深刻的认知。在他的认知里,古代帝王为了达成个人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所谓的外交礼仪在他们眼中,有时不过是可以随意摆弄的工具。万一进宫之前,江国方面要求他们沐浴净身,那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必定会被仔细检查。

而他们今早秘密袭击慎刑司一事,一旦在行馆的物品中露出蛛丝马迹,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不仅会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无数百姓将因此生灵涂炭。

想到这里,张平不禁打了个寒颤,再次仔细检查身上,确保没有任何可能引发危险的物品残留。在这危机四伏的江国皇宫,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翼翼。

使团众人在准备妥当后,开始有序地朝着江国皇宫行进。一路上,气氛略显凝重,每个人都深知此次进宫意义重大,容不得丝毫差错。

抵达午门,众人便见门口站立着一排神色冷峻的搜查人员。待走近,张平心中陡然一紧,竟是慎刑司的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内心却如惊涛骇浪般翻涌。好在每次与慎刑司交手,他都格外谨慎,特意让众人戴上了人皮面具。这面具制作精良,几可乱真,能在关键时刻混淆对方视听。

慎刑司的人搜查极为细致,从衣角到袖口,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张平心中默默祈祷,眼神却坚定无比。他深知,一旦被发现端倪,后果不堪设想。而此刻,每一位使团成员都保持着镇定,仿佛对这种严苛的检查早有准备。搜查持续了许久,慎刑司的人虽心中存疑,但终究没有证据,无法强制羁押外国使团。

待搜查结束,众人顺利通过午门。叶青缇不着痕迹地向张平投来一个大拇指,眼神中满是赞赏。张平微微点头,两人的默契在这无声的交流中尽显。

几人沿着宫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太和宫。踏入殿内,只见其中已聚集了不少江国文臣。他们身着朝服,或交头接耳,或正襟危立。而在人群之中,一位华发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身旁围满了各部侍郎、伴读等人,手中纷纷拿着自己的书籍,满脸热切地想要对方留名。

张平心中好奇,低声询问身旁的左航:“这人是谁,怎么如此受欢迎?”左航微微侧身,同样压低声音回道:“他是南照国的文渊阁在任大学士方子。传言,待我北齐的文坛巨匠韩非仙逝后,他便能接替那至高的文坛之位,是以能引来众多追随者。只是不知江国此番请他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张平听闻,不禁再次打量起这位方子。只见他面容清癯,目光睿智,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的儒雅风范。方子一边笑着为众人签名,一边与周围人交谈着,言语风趣,引得众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此时,一名江国官员走上前来,向使团众人行礼后,说道:“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陛下稍后便至,请诸位稍作等候。”说罢,他便退到一旁。

张平心中暗自思忖,江国此番举动,看似是正常的召见,可又请来了南照国如此重要的文人,背后必定有着更深的谋划。

叶青缇则与其他几位使团成员低声交谈着,讨论着应对之策。他们深知,接下来面对的将是一场复杂的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让使团陷入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众人都在等待着江国陛下的到来,而这场即将上演的宫廷会面,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等梁国使团依次入座,殿内气氛在烛火摇曳下愈发显得庄重而热烈。众人刚一坐定,身着华丽锦袍的司仪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前来,手中拂尘轻轻一挥,高声宣布:“夜宴,开始!” 声音在太和宫的穹顶下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此时,江国皇帝从侧门稳步走进,身姿挺拔,龙袍在走动间微微飘动,绣着的五爪金龙仿佛也在烛火中跃动。他神色平静,不悲不喜,让人难以捉摸其内心想法。

江帝登上皇位,缓缓落座,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而后举起手中酒杯,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设宴,旨在庆祝江梁两国睦邻友好,于日前达成休兵养息协议,还恩于天下百姓。值此良辰,大家共饮此杯!” 言罢,仰头一饮而尽。

众人赶忙起身,纷纷举杯,随着皇帝的动作一饮而尽。酒水入喉,辛辣中带着丝丝暖意,仿佛也在为这表面和谐的氛围增添一份热度。首杯过后,皇帝放下酒杯,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说道:“今夜只谈风月,不论政事,诸位务必尽兴而归。” 众人纷纷应和,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些许。

然而,这轻松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江国的工部大臣和侍郎们仿佛得了某种暗示,开始频频向梁国使团众人敬酒。他们笑容满面,言辞恳切,一杯接一杯,仿佛要将所有的热情都融入这酒中。鸿胪寺主事方舟本就酒量有限,几轮下来,渐渐不胜酒力,面色酡红,眼神也有些迷离。

就在这时,江国礼部尚书见时机已然成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上前,恭敬地启奏皇上:“陛下,日前在江国广场上举办的两国文化联谊活动,北梁使团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文采,其诗作独树一帜,令我江国众人赞叹不已。只是,众人在取回作品细细研读之后,发现了些许问题。”

皇帝听闻,脸上假意浮现出不悦之色,微微皱眉道:“此等小问题,也好意思在这夜宴之中提及?还不退下,日后再报不迟!” 说罢,摆了摆手,似乎对这种打断夜宴氛围的行为颇为不满。

可一旁的谏议大夫却性格耿直,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直言进谏:“陛下,饭可少吃一餐,但理不辨不明,此事若不弄清楚,恐让天下人都蒙在鼓里,有损我江国公正之名啊!” 谏议大夫言辞激昂,丝毫没有退缩之意。

皇帝见谏议大夫如此直接地怼自己,一时之间有些下不来台。但在这满朝文武和梁国使团面前,又不好意思强行回避此事。无奈之下,只得叫住正要退下的礼部尚书,略显无奈地说道:“且说来听听,究竟是何事。”

礼部尚书见状,心中一喜,赶忙从怀中取出张平所写的两首诗词,双手呈给一旁的侍从,由侍从转呈至皇帝面前。他恭敬地说道:“陛下,正是这两首古诗存在问题。”

梁国使团众人见对方竟然说自家副使写的诗有问题,皆是面露惊讶之色。使团中的很多人都直接参与了梁国夜宴,亲眼目睹张平当场作诗的全过程,深知那绝对是他的即兴之作,绝无造假可能。

张平本人此刻倒是显得颇为镇定,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江国此举的意图。他明白,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诗词的问题,更可能隐藏着江国对梁国的某种试探或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

皇帝拿起诗词,佯装仔细查看,随后微微皱眉道:“这两首诗,乍一看文采斐然,意境深远,不知爱卿所言问题在何处?”

礼部尚书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诗中所用典故,虽看似巧妙,却与我江国所传承之经典略有出入。且其中某些用词,在我江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着别样的含义,如此使用,恐有误导之嫌。” 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真的是在为文化传承和严谨性而担忧。

梁国使团中的一位翰林学士忍不住起身反驳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诗词之道,本就讲究百花齐放,不同地域文化对典故的解读和用词习惯自然有所差异。我梁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创作向来不拘泥于一方之见。张副使所作之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实乃佳作,怎能因与贵国些许文化差异,便被指摘有问题?”

礼部尚书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道:“学士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在这天下文化共通之处,典故与用词应有一定之规。此次文化联谊,本就是为了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消除误解。若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恐不利于文化的良性发展,也辜负了陛下举办此次活动的美意啊。”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太和宫内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江国的大臣们大多站在礼部尚书一边,纷纷附和;而梁国使团众人则坚定地维护张平的作品,据理力争。

皇帝坐在皇位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思量。他举办此次夜宴,本就有着多重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江国的大国风范,与梁国维持表面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试探梁国的态度和底线。如今这场关于诗词的争论,恰好成为了他观察梁国使团反应的绝佳契机。

张平看着这紧张的局势,心中明白,若不妥善处理,这场夜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外交冲突。他深吸一口气,起身向皇帝恭敬行礼,说道:“陛下,尚书大人与翰林学士所言,皆有其道理。文学之事,本就多元,不同见解实属正常。此次在贵国参与文化联谊,我也是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若诗作真有让贵国同仁产生误解之处,我愿虚心受教,日后加以改进。但诗词创作,本就融入了创作者当下的心境与感悟,或许正因文化差异,才让同一首诗有了不同的解读,这也不失为文化交流中的一种乐趣。还望陛下能以更广阔的胸怀看待此事,莫让这小小分歧影响了两国的友好情谊。”

张平一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展现了梁国的谦逊态度,又巧妙地强调了文化交流的本质。皇帝听后,心中暗暗点头,觉得张平此人颇为聪慧,能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说出这番得体的话语。

皇帝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张副使所言极是。文化交流,本就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今日这场争论,也算是为这夜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色彩。此事便到此为止,大家继续享用晚宴,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皇帝的话,如同给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众人纷纷应和,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