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酒色诗气尽显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守襄樊!
然后一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接着又一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然后继续吟唱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此时酒过三巡,众人皆陶醉在他的诗句中,张平喝了一大口酒后,继续吟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后来到高潮诗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最后用一首苏轼的诗词结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诗句,每一首皆是现实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家之作,皆是张平从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里带过来的瑰宝。当它们在这个世界一经呈现,简直如同降维打击一般,令在场众人瞬间陷入震撼的泥沼无法自拔。此时,方子早已匆匆坐回自己的位置,脸上血色尽失,一片煞白如纸。
然而,还没等江国的朝臣们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梁国的外臣们已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慨与激动。只见一位梁国外臣“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大声疾呼:“我国的副使张平,仅仅只是随口吟诵数首,便能道出如此多千古流芳的杰作。敢问天下之人,有谁能够穷尽一生,创作出如此数量且质量超凡的作品!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会去做剽窃他人作品这种卑劣之事!”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随声附和:“固然不会!如此大才,怎会行此不耻之举!”声音在宫殿内回荡,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这一夜,张平才情尽显,一口气吟诵出二十五首名句,首首皆是闻所未闻的绝妙佳作。每一句诗,都似一把锐利的剑,将礼部尚书所炮制的剽窃之论,斩得七零八落,彻底推翻。
众人下意识将目光投向皇位之处,却发现那原本面无表情的皇帝,已然不知何时悄然离去。江国朝臣们本已试图挽回颜面,却不想被礼部尚书这番折腾,又将好不容易拾起的脸面,重重踩在了脚下。
再看那南照国大学士方子,此前配合礼部尚书,一心陷害张平。此刻,他脸色惨白如纸,嘴唇颤抖,刚挣扎着想要起身说些什么,双腿却似灌了铅般沉重,一个踉跄,脚下不稳,“扑通”一声,直挺挺地晕了过去。江国礼部的众人见状,急忙一窝蜂地围上去救助。
这场宴会,已然持续了两个时辰。梁国众人在这吟诗对酌间,皆已尽兴,酒意上头,纷纷起身离席,拱手告辞。至此,江国精心谋划的这场风波不断的宴会,终于落下帷幕。
这一夜,梁国使团在江国的宴会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惊涛骇浪。张平凭借着从现实世界带来的二十五首绝句佳作,力压江国礼部尚书的剽窃污蔑,让整个宴会为之沸腾。待宴会结束,梁国使团众人带着满心畅快与疲惫,回到行宫休息。
鸿胪寺的主事方舟,是个对文学痴迷至极的人。在宴会中,他被张平吟诵的诗句深深吸引,每一句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他心中闪耀。
宴会一结束,他便迫不及待地收集起张平所吟的诗作,仔仔细细地整理起来,准备在回朝的漫漫路途上,慢慢品味这些诗作的韵味,探寻其中的奥秘。
忙碌了大半夜,方舟终于将这些佳作整理成册。看着手中这凝聚着张平非凡才情的诗集,方舟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想象着自己在归途中,于马车的颠簸中,在山水的相伴下,沉浸在这些美妙诗句中的情景,心中满是期待。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方舟的脸上。他早早地便起了床,简单洗漱过后,便带着同样对文学充满热情的左航前往张平的住处讨教一二。此次获悉这么多美妙佳句,其中有太多的典故,方舟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尤其是对张平第一首诗中的典故出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从张平那里得到答案。
见到张平后,方舟客气地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他翻开手中的诗集,指着那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满脸疑惑地问道:“张大人,您诗中的渭城,究竟是何处?在下才疏学浅,竟从未听闻过此地名。”
张平微笑着,眼中透着一丝神秘。他缓缓说道:“主使,这渭城乃是我云游仙界时所去过的地方。在那遥远的时空里,它本是秦代的咸阳古城,到了汉代,便改称渭城。那里,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说到此处,张平的眼神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回到了现实时空中看到了繁华的渭城。“在那个世界,经贸极为发达,街道上车水马龙,各国的商人云集于此,交换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百姓们安居乐业,民生福祉,处处洋溢着繁荣的景象。渭城的清晨,细雨如丝,轻轻洒落,湿润了地面的尘土,那画面,宛如仙境一般。”
方舟和左航听得入了迷,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张平所描述的那个渭城。过了好一会儿,方舟才回过神来,又指着下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道:“那张大人,这阳关又是在何处呢?”
张平轻轻一笑,说道:“这些诗句中的典故,大多源自梦游仙界时所遇到的奇妙风景。当时,那些美景与感悟深深印刻在我脑海中,我便随手记录了下来。主使,对于这些,无需过于执着地追求其确切出处。重要的是,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能引起诸位的共鸣,这便足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