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州的矿业问题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守襄樊!
在安静的宫殿之中,气氛显得格外融洽。张平低垂着头,眉眼间满是谦逊与满足。这段日子为梁帝效力,他已收获诸多,单是梁帝送出的千年野山参就足以抵消所有功劳,张平内心对梁帝的赏识感恩不已。然而,梁帝深知张平之才犹如稀世珍宝,生怕这位能人有朝一日离他而去。思索再三,梁帝心生一计,决意赐予张平一道金令,以表殊恩,更盼彻底留住这难得的贤才。
只见梁帝微微抬手,身旁的太监便毕恭毕敬地呈上一只锦盒。梁帝亲自打开,取出那道熠熠生辉的金令,递向张平,缓缓说道:“张平,你为朕、为这江山社稷所做之事,朕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今赐你这道金令,日后你持此令,在国内任何郡县,当地官员皆会听你调遣,全力协助你开展各项工作。”
张平听闻,心中猛地一震,惊愕与感动交织。他赶忙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金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陛下如此厚爱与信赖,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
待张平起身,二人一同迈出皇宫。宫外,阳光洒下,张平只觉未来之路一片光明。此时,叶青缇也完成了护卫任务,恢复了自由之身。她身姿轻盈,步伐轻快,心中满是对惊魂门师兄弟的思念。与张平简单道别后,便朝着惊魂门的方向疾步而去,她渴望早日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分享此番经历。
而张平,心中早有一番宏伟蓝图。他翘首以盼着英州送来的样本,在他心中,那不仅仅是一份样本,更是开启商业与技术变革的钥匙。待样本检查无误,他便会下令让英州继续开采,将那新型的煤棍推向市场。他深知,这小小的煤棍,或许能成为改变无数人生活的关键。
与此同时,张平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方——西北莽荒之地。他渴望在那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探寻到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他的脑海中,一幅未来的画卷徐徐展开:他要先造出神奇的发电机,让电流照亮每一个角落;他要寻觅一座合适的城市,以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将其打造成一座璀璨的不夜城,让世人皆见识到那不可思议的奇迹。
张平辗转来到京城的分舵,这里是他商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也是连接各方资源的重要枢纽。踏入分舵,熟悉的景象映入眼帘,伙计们忙碌而有序,见到张平,纷纷恭敬行礼。
他深知,接下来的举措将对整个煤炭推广计划至关重要。稍作安顿,张平便坐在桌前,研墨铺纸,提笔给李敢叔叔写信。信中,他言辞恳切且条理清晰地要求李敢尽快寄来几份不同深度采集的煤炭样本,着重强调自己必须亲自把关这一环节,以确保煤炭品质符合投入市场的标准。
分舵的运转高效有序,信件如信使手中的飞羽迅速送出。很快,带着远方样本被送到了分舵。包装严实的样本上,详细标注着不同深度的煤炭来源。张平眼中闪烁着专注与期待,迫不及待地开始试验。他挑选出一处宽敞且通风良好的场地,小心翼翼地取下各类样品,依次排列。
燃起第一块煤炭,张平蹲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火焰,仿佛要将每一丝变化都烙印在心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不断对比着不同深度煤炭的燃烧情况,记录着燃烧时间、火焰的旺盛程度以及温度的差异。经过无数次的耐心观察与细致比对,最终确定八十米以下深度开采的煤炭性能最为卓越。其燃烧时间之长,远超其他样本,火焰温度更是远高于普通木材,那炽热的温度仿佛在宣告着一场能源变革的到来。
为了让煤炭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张平又开始琢磨起它的外形。经过反复思考与试验,他决定将煤炭制成圆柱空心状,每两寸截为一段。如此设计,能让空气充分流通,确保煤炭充分燃烧。
解决了产品问题,定价成为当务之急。考虑到李敢叔叔在商业领域的丰富经验,张平决定将首批产品的定价权交给他,但同时明确要求,价格必须高于木材价格两倍以上。毕竟,这新型燃料所具备的高效与清洁,是传统木材无法比拟的。
很快,京中的各大名门世家便收到了张平精心准备的试用邀请。世家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开始试用这种新型燃料。当那圆柱空心的煤棍在炉中熊熊燃烧,高效又清洁的优势瞬间展现。火焰稳定且持久,几乎没有呛人的浓烟,使用过程更是便捷高效。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传开。一时间,整个大梁京都的天宝号分舵被围得水泄不通。达官显贵们的家丁、小厮们挤在门前,争相抢购这新奇又实用的燃料。张平站在分舵楼上,看着楼下热闹非凡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在这忙碌与喜悦之中,张平并未忘记那些在他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人。他特意留出两份精心挑选的煤棍,一份郑重地派人送往皇宫,呈给梁帝。他深知,若没有梁帝的支持与信任,自己的诸多计划都难以施展,这份礼物是对梁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另一份,则被他差人送给了左航和叶青缇。左航在他前行的道路上,给予了诸多帮助与支持;而叶青缇,与他一同经历了诸多冒险与挑战,这份礼物,是对他们珍贵情谊的见证。
京都诸事渐入正轨,张平也打算在这几日便动身前往西北。忙碌之余,难得有个闲适的午后,他信步出门,打算在这繁华的京都街头随意逛逛,舒缓一下连日来紧绷的神经。
张平来到了天宝号对面的酒楼。此时,一阵嘈杂的叫骂声和小女孩的哭喊声传入他的耳中。他循声望去,只见街头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正围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女孩,面露凶光,言辞不堪入耳。
“把这小丫头卖去青楼,准能换不少银子!”其中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恶狠狠地说道,嘴里还喷出令人作呕的酒气。
“就是,看她细皮嫩肉的,到时候那些达官贵人肯定喜欢,咱们也能狠狠赚一笔!”另一个瘦高个附和着,眼神中满是贪婪与猥琐。
小女孩惊恐地蜷缩在角落里,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双手紧紧护住自己的身体,嘴里不停地哀求着:“求求你们,放过我吧……”那声音带着无尽的恐惧与绝望,让人心如刀绞。
张平心中涌起一股怒火,这些人竟如此丧心病狂,光天化日之下在京城竟敢做出这般伤天害理之事。只见他站在原地,背后手指微微滑动,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爆发。那群欺负小女孩的男人只觉得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袭来,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被掀飞到了街角。
“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见了鬼不成!”男人们惊恐万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们顾不上身上的疼痛,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嘴里还不停念叨着:“邪门,太邪门了……”
张平快步走上前去,轻轻扶起那个耷拉着脑袋的小姑娘。看着她瘦弱的身躯,满心的怜惜涌上心头。他从怀中掏出一些银饼,轻声说道:“小姑娘,别怕,这些坏人已经走了。这银子你拿着,赶紧回家吧。”
然而,当小姑娘缓缓抬起头时,张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震惊不已。眼前的女孩竟与阿艳有着七分相似,尤其是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而且她的身高比阿艳还要高出五公分,身材更为火辣。尽管她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但那皮肤却干净白皙,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人不禁猜测她或许是从哪里逃出来的落难小姐。
那女子抬起头,泪眼汪汪地望着张平,眼神中满是无助与哀求。她嘴唇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缓缓道出自己的悲惨遭遇:“公子,实不相瞒,我本是王大户家的丫鬟。平日里,我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一心只想着做好分内之事。可不知为何,少爷总是看我不顺眼,时常对我恶语相向。近日,少爷竟在老爷面前说了我诸多坏话,老爷听信了他的片面之词,便不由分说地将我赶出了府。”
说到此处,她顿了顿,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破旧的衣衫上。“如今,我已流落街头两日,腹中饥饿难耐,双脚也因长时间奔波磨出了血泡。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若公子不嫌弃,能否收留我?我愿做公子的跟班,洗衣做饭、洒扫庭除,哪怕只是做些粗活累活,只求能有一口吃食,有一处容身之所,不被赶走便好。”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近哽咽。
张平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可怜的女子,心中涌起无尽的同情。他微微蹲下身子,目光温和地看着她,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又是哪里人氏?”女子微微低头,脸上闪过一丝羞愧之色,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与落寞,回答道:“在王大户家,他们都唤我绿蚌。至于今年,算起来应该是十八岁了。我自幼便被卖到那户人家,一直被叫做绿蚌。若公子觉得这名字难听,也可以给我取个新名字。”
张平眉头微皱,“绿蚌”这个名字确实显得粗俗不堪。他又轻声问道:“那你还记得自己原本的名字吗?总该知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吧?”女子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与悲伤,缓缓摇头,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说道:“我自小就被卖来卖去,辗转于不同人家当丫鬟。那时年纪小,对之前的事情本就记得模糊,再加上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已记不清自己来自哪里,也不记得本名了。”
张平看着她,心中一阵酸涩。思索片刻后,他目光柔和而坚定地看着她,说道:“既然如此,你便随我姓张吧。瞧你模样娇柔,性格也坚韧,往后就叫张玉娇如何?只是跟着我,难免四处奔波,风餐露宿,怕是要吃不少苦头哟。”
张玉娇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那光芒犹如黑暗中突然亮起的明灯。她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透着决然与坚定,语气坚定地说道:“公子是好人,愿意收留我,玉娇不怕吃苦!只要能有个安身之处,能跟着公子,玉娇什么苦都能吃。”
张玉娇看着张平,眼神中满是感激与信任。在这茫茫世间,历经诸多磨难的她,此刻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张平望着眼前这个瘦弱却又透着坚韧的女子,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不会让她再受委屈。从此刻起,张玉娇便跟着张平,一同踏上未知的旅程。未来或许充满艰辛,但有了彼此的陪伴,或许能在这波折的人生路上,寻得一丝温暖与安宁。
“这几天手头的事务忙完后,我便要离开京都,往西北方向去了。你是想留在京都,还是愿意跟着我一同奔波?”张平目光温和地看着张玉娇,轻声询问。他深知,这一路充满未知与艰辛,不想让张玉娇贸然决定。
张玉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眼神坚定地说道:“当然是跟着公子啦!既然我已认定做公子的丫鬟,又怎会在这时候离开?无论公子走到哪里,我都愿意追随左右。”她的话语清脆而坚决,仿佛这是她早已笃定的选择。
张平看着她如此决然,心中既感动又有些担忧。毕竟此次行程遥远,条件艰苦。考虑到增加了一人同行,临行前,他特意在京都的各大米行、菜市与布行穿梭忙碌。在米行,他仔细挑选着大米,装了一袋又一袋;在菜市,采购了各类耐储存的蔬菜,还买了一些腌制好的肉食,以备不时之需;在布行,精心挑选了厚实保暖的衣物,为张玉娇也添置了几套。
准备妥当后,张平又想到张玉娇不会骑马。他深知路途遥远,骑马虽快,但对于初学者太过艰难。于是,他来到车行,经过一番挑选,买下了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这辆马车外观虽不奢华,却十分结实,内部空间宽敞,容纳四人都绰绰有余。
一切准备就绪,张平带着张玉娇等八人,浩浩荡荡地出了京都的西门,朝着西边疾驰而去。
出了京城大约五十里,眼前的景象陡然一变。原本繁华热闹的城镇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广袤无垠的森林。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层层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四周寂静无声,渺无人烟,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更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氛围。
张平和张玉娇不得不开启野外生存模式。好在张平小时候常常有独自一人的时光,那时他便学会了加工各种食材。此时,他凭借着儿时积累的经验,在森林中寻找着可食用的野菜,又利用陷阱捕获一些小型猎物。张玉娇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张平操作,时不时地递上工具,帮忙打下手。
到了饭点,张平熟练地在野外生火。他先用燧石打出火星,引燃干燥的树叶和树枝,不一会儿,熊熊火焰便燃烧起来。他将捕获的猎物处理干净,架在火上烤制,不一会儿,肉香四溢。张玉娇在一旁看着,不禁咽了咽口水。这简单的野外食物,在这陌生而艰苦的环境中,却有着别样的美味。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走走停停。白天,张平驾驭着马车,张玉娇则在一旁认真学习。遇到河流,他们会停下马车,让马匹饮水,同时补充一些干净的水源。夜晚,两人便共睡在那辆宽敞的马车里。虽然马车足够宽敞,但在这寂静的野外,两人难免有些拘谨。然而,旅途的疲惫让他们很快便进入梦乡。
大约过了一周的时间,他们终于到达了英州。这里是张平定好的煤矿采集镇。远远望去,便能看到山里的矿洞和忙碌的工人。张平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这一路的艰辛终于有了成果,而张玉娇也跟着他经历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张平稳稳地驾驶着马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四周山林静谧,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清幽。张玉娇坐在他身旁,好奇地张望着沿途风景。
就在马车悠然前行时,忽然,树林里一阵悉索响动,十几名大汉身形敏捷地闪身而出,如同一堵墙般拦住了马车的去路。为首的大汉一脸严肃,高声喝道:“站住!不可再往前,前面这片地域乃是私人领地,外人不得擅入!”
张平心中一凛,却并未慌乱。他神色镇定地询问:“不知此处主事者是谁?”那大汉警惕地打量着他,片刻后才回应道:“是韩主事。”张平听闻,心中暗喜,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他朗声道:“劳烦你前去禀报,就说天宝号总部巡视人员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