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33章 药济苍生

第133章 药济苍生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33章 药济苍生

季祭大典前夕,王太医的药房内灯火通明。苏锦绣和几位医学院的核心学生正围坐在一起,仔细检查最新研制的热症药方成果。

"这批药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清热解毒方了。"王太医捧起一碗药汁,满意地点了点头,"加入了娘娘提供的几味特殊药材后,药效提升了至少三成,而且发挥作用的时间更快。"

苏锦绣取过药碗轻嗅,眼中闪过赞许之色:"不错,药性纯正,没有杂质。这批药物主要作用是防暑降温,同时兼顾滋阴生津,正适合当下南方的天气情况。"

她的心中暗喜,这批药物是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传统中医精华研制的。药方中主要采用中药材,但配比和炮制方法却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尤其是对人体体液平衡的考量,在古代医学中实属创举。

"除了这批普通热症药外,我们还需要准备治疗重症的药物。"苏锦绣站起身,走到药架前取下几个瓷瓶,"根据空间预测,这次旱情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后期必然会出现水源污染和更严重的热症。"

年轻的医学生小全忍不住问道:"娘娘,我们如何确定这些药物对重症患者真的有效呢?毕竟现在还没有出现重症病例让我们验证。"

苏锦绣微微一笑:"这就是我们医者需要做的——未雨绸缪。医术不只是治病,更是防病。"她拿出一本厚厚的医书,打开摊在桌上,"这些药方都经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和小范围试验,理论上应当有效。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王太医点点头:"娘娘说得极是。我已经安排了几位得力的弟子,根据南方各地的气候、水土特点,准备了不同版本的药方。等旱情加剧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子。"

"很好。"苏锦绣满意地看向众人,"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医药体系,从预防到治疗,从轻症到重症,都要有对应的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应对即将到来的旱灾。"

正说着,农院的赵院正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喜色:"娘娘,又有好消息!湖广一带的官员看到抗旱作物的成效后,主动请求我们派医者前去指导防暑治病!"

苏锦绣眼前一亮:"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她转向王太医,"老师,您看可否派几位资深医者前往湖广?正好借机推广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王太医沉思片刻,点头道:"可以。我这就安排几位得力弟子,带上足够的药材和详细的治疗方案前往。不过..."他面露忧色,"恐怕太后那边会从中作梗。"

"不必担心。"苏锦绣胸有成竹,"既然是地方官员主动请求,太后就算想阻拦也没有正当理由。再者,如今南方旱情已经初现端倪,若是太后刻意阻挠救治百姓的举措,反而会引起民怨。"

王太医恍然大悟:"娘娘考虑周全。那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待王太医离开后,苏锦绣招来小全等几位核心学生:"我有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们。"

她从袖中取出几张精心绘制的图谱,摊在桌上:"这是我根据中西医理论绘制的人体经络与血管、脏腑对照图。以往我们只能口传心授,现在有了这些图谱,理论教学就会容易得多。"

小全等人凑上前来,看着这些前所未见的详细图谱,无不惊叹连连。图上不仅有传统的经络图,还有西医解剖学的血管、神经分布图,两者并列对照,清晰直观。

"这...这太精妙了!"小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有了这些图谱,我们理解人体构造会容易得多!"

苏锦绣点点头:"正是如此。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这些图谱,编撰一套新的教材,用于医学院的教学。未来的医者,不仅要懂得传统医术,还要理解西方医理的精髓。唯有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更加高明的医术。"

几位学生郑重接过图谱,对于这份重任,他们既感到压力,又充满期待。

就在这时,巧儿匆匆走来:"娘娘,刚收到消息,太后派人去钦天监了!"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来她是要提前做准备了。"她思索片刻,转向巧儿,"派人盯紧钦天监,看看太后到底想耍什么花招。"

处理完这些事务后,苏锦绣回到了医学院。这里是她近来最关注的地方——作为农院的附属机构,医学院虽然规模还不大,但已经渐具雏形。

大堂内,几十名医学生正在专心听讲。台上,一位资深医者正在讲解苏锦绣新创的"中西医结合"理论。

"...所以说,传统医术讲究的'气血'概念,其实与西方医理中的'血液循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讲师手指着墙上挂着的人体图谱,耐心解释,"我们祖先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经络走向,与实际的血管分布有很多吻合之处..."

苏锦绣满意地看着这一幕。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她亲自规划的,既保留了传统医术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初期虽然遇到了不少质疑和阻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了这种结合疗法的效果,反对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她悄悄走到后排坐下,听完了整堂课。课后,她将讲师叫到一旁:"讲得很好,不过关于'气血'与'血液循环'的对比还可以更加深入。下次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病例的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两种理论的异同。"

讲师恭敬地点头:"多谢娘娘指点,学生受教了。"

离开医学院,苏锦绣转往药房。这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大批药材正在被加工、炮制,成品药丸、药散被分门别类地装入瓷瓶、布袋,准备运往南方各地。

"娘娘,"负责药房的医者迎上前来,"按您的吩咐,我们已经准备了三种不同配方的防暑药。这是常规版,适合一般热症;这是强化版,适合重症患者;这是特制版,专门针对水源污染引起的肠胃疾病。"

苏锦绣仔细检查了每一种药物,满意地点头:"很好。第一批装好后,立即送往江南各地。务必确保药效和纯度,这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

正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位年轻的医学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南方传来消息,江西赣州已经有大批百姓因高温中暑倒下了!当地的医馆根本应付不过来!"

苏锦绣眉头一皱:"来得比预期的还要快。"她当机立断:"立即增派人手,加紧药物制作。同时,准备三队医疗队伍,携带足够的药物前往南方支援。"

她转向王太医:"老师,请您再挑选几位得力弟子,准备随时出发。这次不仅要救治患者,更要借机推广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王太医郑重点头:"学生明白。"

这时,一位从南方匆匆赶回的学子面带喜色地走进药房:"娘娘!好消息!我们在江南试用的热症新药效果非常好!当地百姓称赞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