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56章 荀子

第56章 荀子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

在战国纷争的乱世,赵国的土地上,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荀况,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名震天下的荀子,在思想的长河中掀起壮阔波澜。

在那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年幼的荀况就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早早地展现出了超乎寻常人的聪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仿佛要将周围的世界都看透一般。

荀况特别喜欢缠着村子里那些阅历丰富的老者们,让他们给自己讲述上古时期神秘而又动人的传说故事,以及历朝历代兴衰荣辱的历史轨迹。

每当听到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时,他都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时而皱起眉头思索,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时光荏苒,荀况渐渐长大,但他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却愈发强烈起来。

当他偶然听说遥远的齐国有一座名为稷下学宫的学府,那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贤能之士,各种思想流派在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时,他心中那颗追求真理的种子瞬间破土而出,并迅速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于是,荀况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稷下学宫的漫漫求学之路。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荀况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稷下学宫。

刚踏入这座学府的大门,他就立刻被眼前那浓郁得几乎化不开的学术氛围深深地震撼住了。

在这里,孟子学派的学子们激情澎湃、慷慨激昂地陈述着他们关于“仁政”和“性善”的观点。

道家学派的学者们则显得逍遥自在、洒脱不羁,悠然畅谈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处世之道。

而纵横家们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着天下局势的变化以及合纵连横的谋略计策。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荀况犹如一只饥饿已久的猛虎扑向猎物一样,如饥似渴地疯狂汲取着每一滴知识的甘霖。

他整日穿梭于各个学派的讲堂之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每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和辩论,生怕错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智慧闪光点。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们彻夜长谈,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从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一直讨论到晨曦微露东方渐白。

在这一次次激烈的思维碰撞之中,荀况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深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认识。

荀况在那稷下学宫中埋头苦读、悉心钻研,岁月悠悠,一晃便是数年光阴过去。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他如痴如醉地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不断汲取着前人智慧的养分,并加以融会贯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渐渐崭露头角,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一套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

荀况对于儒家学说中的那些核心观念始终心怀敬意,尤其是对孔子所倡导的“礼”与“仁”更是推崇备至。

然而,他却绝非那种一味盲从、不知思考的人。

当面对孟子所宣扬的“性善论”时,荀况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提出了与之截然不同的观点——“性恶论”。

在荀况看来,人生而具有邪恶之本性,如果不对这种本性加以有效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教化,那么各种丑恶行径必将如野草般肆意蔓延滋长。

正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坚信人类善良美好的品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依靠后天持续不断的教育以及健全完善的礼法制度去塑造和培养。

只有如此,方能使人克制住内心的恶念,遵循正道而行事,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之人。

这一观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稷下学宫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

一时间,整个学府都被卷入了这场关于人性本质的激烈争论之中。

孟子学派的众多学者们听闻此观点后,义愤填膺地纷纷挺身而出,毫不退缩地与提出该观点之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他们坚信人性本善,就如同那清澈透明、纯净无瑕的潺潺泉水一般,只需稍加正确引导,便能自然而然地流淌出善良和美好的品德。

因此,根本无需采取任何强制性的约束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然而,荀况却不以为然。

他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旁征博引,以古往今来无数次惨烈的战乱以及形形色色的犯罪行径作为有力论据,振振有词地据理力争道:“倘若人性果真本善,那又如何解释这尘世间的纷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呢?又怎能解释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罪恶行径始终难以根除呢?归根结底,正因为人类与生俱来便存在着各种私欲,如果没有明确的礼法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这些私欲必将像决堤的洪水一般肆意泛滥,给社会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混乱。”

在一场接一场扣人心弦、火花四溅的激烈论道当中,荀况的思维愈发敏捷深邃,其独特而犀利的见解也日益完善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声名鹊起,声誉日隆,渐渐成为了稷下学宫中备受众人瞩目和敬仰的知名学者。

每当他发表言论之时,总能令在场的听众们感到耳目一新、为之震撼,并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陷入到对人生、道德以及社会秩序等诸多问题的深深思索之中。

然而,荀况这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对于仅仅在学宫内埋头着书立说以及与众人坐而论道,并未能感到由衷的满足。

因为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那些精妙绝伦的思想,如果不能够被运用到实际当中去,那么它们就如同虚浮在空中的云朵一般,仅仅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空谈罢了。

怀着这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荀况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座充满学术氛围但略显安逸的稷下学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周游列国之路。

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期望,渴望能够寻得一位具有远见卓识且贤明仁德的君主,从而得以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思所悟的学说理念真正地付诸实践,进而达成让整个天下都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宏伟目标。

就这样,荀况一路风尘仆仆,最先抵达的地方便是曾经有着无比辉煌历史的齐国。当他踏入这片土地时,看到的却是一幅令人忧心忡忡的景象。

尽管齐国往昔的荣耀依然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其国内的政治局势已然呈现出明显的腐败之象。

贵族们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相互倾轧争斗;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荀况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向当时在位的齐王诚恳地上谏,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精心构思的一套治国理政的方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