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储备人才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明朝大昏君!
“袁卿,身体如何了?”
皇帝说累很累,说轻松也轻松。
就看皇帝怎么选择了。你要是甩手不管,天天自己玩,其实也轻松。不过朱厚熜这个新皇,整体来说还是很勤政的。每天都会去武英殿处理事情,然后则是接受经筵日讲。虽然比不上雍正皇帝这样废寝忘食,但每天也会处理四个时辰(八个小时)左右的政务。
大动干戈?
没有。
朱厚熜登基之后,其实基本上没什么大动作。朱厚熜在皇帝位置上,目前只抓人事问题,其他方面并不怎么参与。以前朝廷是怎么运转的,现在也是怎么运转。朝政基本上就交给了杨廷和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平常的事情都让他们处理,朱厚熜最后只是审阅一下他们处理的事情,然后给出批复而已。
说是批复,其实大部分只是看了内阁的意见就直接同意。
因为正儿八经的朝廷事情,朱厚熜哪里比得上杨廷和他们这些老臣。这些人都是在朝廷摸爬滚打几十年时间,处理了无数的政务,如何处理事情都非常熟悉。
甚至有些事情,朱厚熜要不是看到奏折,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处理。甚至要不是看到奏折,都不知道明朝还有这样的事情要处理。朱厚熜现阶段还是在学习政务的阶段,所以朱厚熜并不去干扰杨廷和他们的工作。朝廷的日常事务处理,都有规矩,并不需要进行大改。
同样,杨廷和他们一般也不会刺激朱厚熜。
因为杨廷和现在干的事情,需要朱厚熜的支持。没有朱厚熜的支持,杨廷和的“新政”就推行不下去。只要朱厚熜这个皇帝,把内阁的奏折压几天,或者不给批复,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做不下去。这样下来,朱厚熜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很累。每天在武英殿处理事情,其实大部分情况之下都是听听内阁怎么说。
有些需要朱厚熜同意的事情,朱厚熜也是听听大家的说法,最后做出判断。更多的是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如何选择,朱厚熜就支持他们的看法。
但不代表朱厚熜就没有想法。
相反朱厚熜自从两年前来到这个世界上,还在当兴王世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当皇帝之后,应该怎么去改变大明王朝。一直在考虑大明王朝有什么样的弊端。
从哪里着手开始改变,朱厚熜一直在考虑。
包括如何压制杨廷和,朱厚熜也做了很多方案。现在成为了皇帝,可以接触更多的资料,对于大明朝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越是了解现在的大明朝,朱厚熜就越急迫。
现在的大明朝真的是千疮百孔,一大堆的问题堆积在了一起。
“谢皇上关心,臣身体无事。”
袁宗皋今年69岁,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朱厚熜是真的非常担心袁宗皋的身体。因为朱厚熜目前在朝廷当中,最大的嫡系就是袁宗皋。袁宗皋只要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一天,那么朱厚熜处理很多事情都会简单很多。
吏部尚书,这可是天官。
提拔一些年轻官员,吏部尚书几乎可以一言而决,而不需要通过其他大佬。特别是五品以下的京官,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只要吏部尚书想要提拔,那么真的是很容易的事情。吏部尚书有的是办法,对他们进行调动。这些职位的选择,都不需要部推和廷推,只需要部选就可以。也就是说只需要吏部尚书决定就可以。
什么是天官,这就是天官。
几乎掌握整个大明朝的中下层官员的任命。
有了袁宗皋在吏部尚书位置上,朱厚熜喜欢的很多年轻官员就可以受到提拔。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就算是职位再高一点,只要不是三品以上的大官,那么都是部推。也就是吏部尚书拟定名单,然后推给皇上,需要皇帝画圈决定。
再往上,那就是真正的朝廷高级官员。就像是内阁阁臣、大九卿这些职务,那就需要廷推。廷推则是需要内阁大学士、大九卿、小九卿、御史、六科官员都要存在,大家一起推举。最后需要皇帝决定。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吏部尚书的权力。
“袁卿,平时多注意休息。朕安排太医院的御医,到袁卿家里坐诊。”
“谢皇上关心。”
两个人也有一些生分了。
不过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起的。朱厚熜皇位做的越稳,袁宗皋的吏部尚书位置越稳。同样袁宗皋的吏部尚书位置越稳,对于朱厚熜掌握朝政越是有利。
“袁卿,你看看这个。”
“是。”
袁宗皋接过朱厚熜递过来的东西,翻开之后发现这是一份官员资料。
详细的记录了这名官员的所作所为。袁宗皋倒是不意外朱厚熜有这样的资料,毕竟皇帝手中可是拥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那可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朱厚熜登基已经一个月时间,控制了锦衣卫和东厂。找一个官员的资料轻而易举。
“袁卿,你怎么看?”
“敢于任事,清正干练。然其人性刚使气,不管是吏部考察,还是督察院外查,评分都不是很好。按照他目前的情况,想要升官估计问题很大。若想要提升级别,只能是去南京六部。”
袁宗皋担任吏部尚书也有一个月时间。
开始了解吏部选官的情况。大部分官员都要接受吏部考察,如果吏部考察评分很差的官员,他们是很难升官的。袁宗皋根据朱厚熜给的资料,下了自己的评价。
除非这名官员有贵人扶持,不然吏部和督察院这样的评分,在地方上根本无法升官,也没有任何机会入京。不过看在此人当了这么多年正七品县令的份上,稍微照顾一下,可以让他去南京六部提升级别。
“成绩很好。”
朱厚熜却是不一样的看啊。
脸上的表情满满的都是欣赏。袁宗皋是看着朱厚熜长大的,朱厚熜现在露出的表情,就是非常欣赏这名官员。因此袁宗皋忍不住再看了一下这名官员的履历。
桂萼,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官员。
正德六年的进士,被派到地方当知县。十年下来每次吏部和督察院考察,评分都不高。不仅和上官的关系不好,连和自己手底下吏员的关系也不好。
十年下来还在知县的位置上兜兜转转,丝毫看不到升官的希望。没想到这样一个正七品的小官,竟然被朱厚熜看上,也不知道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
朱厚熜道:“袁卿,你看看。一个小小的知县,清丈土地,多出来了四百顷地。地方豪强隐匿了多少土地,才导致一个小小的县城一成半的土地都被隐匿。本该入朝廷的赋税,进入了地方豪强手中。放在一府之地会有多少土地被隐匿,若是一省之地会有多少土地被隐匿。若给他一省之地,他能给朝廷清丈出多少土地出来。若是弄出十万顷地,能给朝廷带来多少赋税。此人大才,应该大用。”
听到朱厚熜的话,袁宗皋大惊失色。
立马是左右看了看,发现朱厚熜就留下了黄锦,连平时跟着朱厚熜的萧敬都不在这里。袁宗皋这才放下了心。
袁宗皋的心是砰砰的跳。
自家这个小皇帝,说的事情太让人惊讶。
清丈土地。
袁宗皋虽然一直在兴王府当长吏,但怎么可能不清楚现在全国的情况。从开国开始,到现在一百五十年,朝廷能够收税的土地减少了300万顷地左右。
300万顷地,也就是3亿亩的土地没了。而且相比起开国的时候,大明朝经过了一百五十年,光是开荒就比明初多了不少。但为什么交税的土地减少了这么多?若全算上,一百五十年当中交税土地的减少应该在400万顷以上。400万顷,和目前大明朝能够收税的土地规模差不太多。
目前大明朝一年能够收多少粮食,2400万石左右。若是那些隐匿的土地也能够收税,那么大明朝一年能够收5000万石左右的粮食。加上其他的一些赋税,大明朝的财政肯定非常富裕。
还有人口。
大明朝经过了一百五十年时间,虽然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但整体来说还是和平年代。可是这一百五十年下来,大明朝的人口一直没有增长,甚至还略微减少。就在六七千万人口左右晃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