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行朝回归临安

第三百四十九章 行朝回归临安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其实,凭心而论,愿意跟着行朝在海上漂泊七个月都不投降元军的大臣,不论文武,都称得上是大宋的忠臣。

他们之所以不愿与赵匡胤会合,无非还是为了自己手里的那点权力。

毕竟赵匡胤来到宋末,很明显最信任的是文天祥和陈淑桢,以及那帮民军出身的将领,反而对他们这些正牌官员视而不见。

如果与赵匡胤会合一处,他们当中,估计会有一半官员被撸掉官帽,给这几个月立功极大的新锐们腾出位置。

特别是武将,说不定会撸掉一大半。

如今残宋又有了重生的迹象。

这些官员当然不想被赵匡胤撸掉官职。

所以,收到赵匡胤的诏书后,行朝官员在广州知府衙门改造的朝堂上,展开了一场大争论。

以帝师邓光荐和国舅杨亮节为首的一半文武官员力主不去。

邓光荐大声说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祖皇帝虽是大宋的开国太祖,但如今圣天子在位,我们当然要拥护我们这位正牌天子。

再说了,谁知道那位自称太祖皇帝的,是不是一个假扮太祖皇帝的妖人呢?”

“邓大人说得对。”

杨亮节同样大声说道,

“如今蒙军虽然退走了,但实力未损,随时还会卷土重来。

我们不应该回临安,反而应该以广州为首都,并命令文天祥和陈淑桢还朝,把手中的兵力均匀分给诸将。

国朝有例,向来不允许臣子手中拥有那么多军兵。”

很多武将全都附合杨亮节的意见。

掌握兵权的太尉张世杰和女婿苏刘义则默然不语。

他们都是与蒙古人鏖战了十几年的武将,深知在五个月时间重新收复四路之地,打退数十万蒙古大军有多么困难。

说句不好听的话,行朝官员如果非要赖在广州,赵匡胤不管是派文天祥还是陈淑桢,甚至派莽夫陈吊眼率几万大军杀过来,就能把行朝一窝端。

毕竟此时的行朝已经不再是天下人的希望了。

天下人的希望已经全部转移到了坐镇临安的赵匡胤身上。

张世杰能从北元逃到南宋,由一个偏将一步步坐到掌管兵权的枢密使,当然也不是个蠢人。

他深知行朝除了遵令前往临安,实际上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杨亮节看张世杰翁婿二人默不作声,不由走到张世杰面前,冷声说道,

“张枢密,如果到了临安,恐怕你这个官们就保不住了。”

张世杰剑眉倒竖,瞪着杨亮节,沉声说道,

“国舅视我张世杰为何人?我若真是贪图权位之人,又何必从北国千里迢迢投靠皇宋?如今国亡在即,自然是能者居上。

如果有人比我的能力更强,我甘愿退位让贤。”

左相陆秀夫一直居于文官行列班首,此时他踱步出列,向着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赵昺问道,

“官家,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陆秀夫表面上是问赵昺,实际上是问在后面垂帘的杨太后。

杨太后深明大义,却是个普通妇人。

她没有武则天等人的野心,也没有武则天等人的能耐。

别的臣子认为她的儿子当上皇帝无比尊荣。

杨太后却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赵昺平平安安地长大。

她一共两个儿子,大儿子当了小皇帝不足一年,就在海上受惊而死。

如今小儿子赵昺在海上漂了七个月,总算平安回到了陆地上,她不想再带着小儿子赵昺到海上流浪了。

儿子连八岁都不到,也不是当皇帝的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