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傅太后深算老谋 定陶王入继大宗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定陶王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就是刘骜(汉成帝)之父元帝刘奭最宠爱的妃嫔傅昭仪。
当年,因元帝刘奭专宠妃嫔傅氏以及傅氏的儿子刘康,皇后王政君曾经日夜担忧,母子俩的地位不保,从此与傅氏母子,有了隔阂芥蒂。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这一年,定陶王刘欣奉召进京,朝拜皇帝和太后。
傅太后消息灵通,嗅觉敏锐,知道此次上京不同寻常,猛然意识到了皇帝没有亲生皇子的机遇。
于是,傅太后借机与自己的孙子定陶王刘欣一道,前往京师长安,朝见皇帝刘骜和皇太后王政君。
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年轻时就大受元帝(刘奭)的宠爱,此时虽徐娘半老,还风韵犹存。
傅太后聪明伶俐,见多识广,善于左右逢源,深得结交人缘的精髓。
傅太后私下携带了很多金银珠宝,土产方物,去贿赂馈赠给皇帝宠爱的赵皇后、赵昭仪姐妹等皇亲国戚,以及在朝廷上有话语权的当权人物王氏家族的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等著名人士。
傅太后希望,通过他们这些权贵人物的大力游说帮助,能够说服皇太后(王政君),以促成皇帝将定陶王刘欣立为太子,成为刘骜的嗣子。
赵皇后、赵昭仪姊妹,皇太后之弟曲阳侯王根等,见成帝刘骜一直无子,也想预先私自结交诸侯王,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以为长久之计。
傅太后的不懈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
刘骜的舅舅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姊妹等,开始轮流不断地在刘骜和皇太后的面前,竭力称赞定陶王刘欣的才干和孝顺,赞扬定陶王刘欣的贤能品行,劝说皇帝和太后拿定主意,立定陶王刘欣为继嗣。
实际控制汉朝廷大权的皇太后王政君以及侄子大司马王莽,其实更中意刘骜的弟弟中山王刘兴。
除了中山王刘兴老实巴交,不善心机,容易控制以外,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中意中山王刘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山王刘兴的娘亲冯昭仪,低调谦逊,知书识礼,没有傅昭仪那么张狂好胜,也没有因为争宠,与王政君结下怨恨。
但听惯了兄弟侄子们以及赵皇后姐妹对定陶王刘欣的美言善誉,皇太后王政君也开始有些动摇。
却不过他们的一再推荐,皇太后王政君也逐渐认可了他们的建议。
皇太后王政君也开始觉得,定陶王刘欣是更加合适的人选,心里开始有些动摇了,但依然犹豫不决,一直都没有明确表态,要支持定陶王刘欣。
实际上,在选择皇帝继承人方面,心情最为迫切的,最看好自己的侄子刘欣的,还是皇帝刘骜。
刘骜多年无子,忧虑后继无人,其实心里早就有了立侄子定陶王刘欣为嗣子,入籍大宗的打算。
刘骜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娘亲因为早年与傅昭仪有争宠夺嫡之恨,深知傅昭仪的品行为人,所以一直对傅昭仪抱有成见,不肯支持立定陶王刘欣为嗣子。
所以,娘亲不肯明确表态,刘骜也无法直接撇开自己的娘亲,独自决定立嗣问题。
如今,见如此多的显贵人物,皇亲国戚,都异口同声,称颂定陶王刘欣,娘亲和表弟大司马王莽,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刘骜的意志逐渐坚定。
不久,刘骜就迫不及待地下旨道:
“昭告三公九卿名宿大臣:
帝国嗣子,关系帝国繁荣昌盛大计。皇天不佑,我大汉朝廷一直没有嗣君,危害帝国根本。
着令大司马王莽,大司徒(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廷尉何武等大臣名儒进宫,讨论诸王中,谁更适合担任储君,做皇家接班人,延续大汉血脉。”
接到皇帝下令,举行朝会,公开讨论继承人的旨意,大司马王莽,大司徒(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大臣,知道事情重大紧急,迅速来到了未央宫宫里。
君臣心里,其实都非常清楚,从血缘关系来说,只有皇帝之弟中山王刘兴和皇帝侄子定陶王刘欣,是最佳的继任人选,于情于理于法,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朝会开始,君臣之间照例相互问候寒暄完毕,就转入了讨论的正题。
大司马王莽,非常了解姑姑皇太后王政君和皇帝刘骜的心思。
姑姑王政君当年与傅昭仪的恩怨情仇,姑姑其实更喜欢老实厚道的刘兴,而刘兴的娘亲冯太后,品行修养很好,也没有傅太后那样霸道强势,咄咄逼人,这种种具体情形,大司马王莽心里也非常清楚。
大司马王莽老谋深算,太清楚刘骜的心思,所以一直沉默不语,不置可否,没有明确表态。
丞相翟方进、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大臣,亲近定陶王刘欣、傅太后家族。
他们一致看好定陶王刘欣,早就已经秘密聚在一起,商讨过这些问题,决定建议皇帝刘骜和皇太后,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入籍大宗。
见皇帝开宗明义,明确提出讨论继承人的议题,丞相翟方进、曲阳侯王根、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大臣大喜,似乎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进到未央宫里,大臣们聚了一会儿,嘀咕了一阵,他们大多就意见一致,商议妥当了,决心立即采取行动。
“大司马大人(王莽)的心思和在朝廷一言九鼎的重要地位,我翟某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如果被大司马大人抢占先机,那就后悔莫及。”
丞相翟方进立功心切,知道大司马王莽和皇太后王政君,都倾向于中山王刘兴。
于是,他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大臣商议妥当以后,宰相翟方进当仁不让,立即急吼吼地走出了三公的队列,一步向前,率先向刘骜进谏说:
“陛下:
臣以为,帝国无嗣,恐怕会影响大汉的千秋大业。
臣与朝廷贤明的士大夫磋商研究以后,私下以为,宗室子弟里,能够承继皇家大业的,其实为数不多。
臣私下以为,定陶王恐怕是最最合适的人选,最适宜入籍大宗,成为陛下继子,充当帝国的储君。
圣贤经典《礼记》之上,不是明明白白地指出道:
‘兄弟的儿子,就如同自己的儿子;立他为后嗣,就成为自己的儿子。’
定陶王是皇帝陛下最喜爱的亲弟弟的儿子,是陛下最疼爱亲近的亲侄子。
臣等私下以为,从血缘关系,以及与陛下的辈分、朝廷礼制礼仪等上看,定陶王最适合被立为皇帝嗣子,入籍大宗,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
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猜透了成帝刘骜的心事,也随声附和大司徒(丞相)翟方进的话,上前进谏道:
“陛下:
臣以为,宰相大人所言极是!
显而易见,从辈分上来说,定陶王是陛下的侄子辈,与陛下血缘最亲,最适合被陛下立为嗣子,入籍大宗,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
如果立中山王为太子,入籍大宗,恐怕从辈分上来说,有些不妥。
中山王是陛下的亲弟弟,与陛下同辈。陛下百年之后,难道在祖庙之中,与兄弟的神位,一道并列,接受后代子孙的祭祀吗?”
舅舅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的话,触动了刘骜心中的隐秘,成帝刘骜一听,心头为之一动。
御史大夫孔光,几朝老臣,与中山王刘兴的关系最为亲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