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傅太后深算老谋 定陶王入继大宗 (第2/2页)
御史大夫孔光最了解傅太后的专横霸道,也同样深知皇太后王政君和大司马王莽的心事。
听见丞相翟方进,曲阳侯王根的建议以后,御史大夫孔光有些急了。
御史大夫孔光急忙出班,向皇帝谏言,出言阻止,坚决反对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道:
“陛下:
臣以为,确立嗣子,应该以稳定社稷,不发生大的波动为上。
定陶王年纪太轻,办事草率,威望不足,并不了解国事,立定陶王为太子不可。
况且,依照朝廷的礼制礼法规矩,确立后嗣,应以血缘关系的亲疏,作为根据。
按照《尚书盘庚》里面的记载,商朝君王传位的方式,是哥哥去世,弟弟继位,所谓兄终弟及。
中山王诚实稳重,胸襟开阔,度量很大,是先帝的亲儿子,陛下的亲弟弟,为王的时间很久,也有做事理政、镇抚百姓的经验。
无论是从为人处世,还是以血缘关系来定,应立中山王为储君为宜。
况且,大家都十分清楚,定陶太后为人强势。谁知道将来,定陶太后会不会干预朝政,喧宾夺主,乱了大汉朝廷的规矩呢?”
御史大夫孔光深谋远虑,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担心道。大司马王莽听后,深以为然,颔首称赞。
听了丞相翟方进,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的话语以后,成帝刘骜心里,更加有数,立场也更加坚定了。
听了御史大夫孔光反对的意见,刘骜有些愠怒,有些不以为然。
刘骜立即出言,态度鲜明地反驳回复御史大夫孔光的建议说道:
“御史大夫孔大人,一向大公无私,为人师表,是人之楷模。
怎么能够因私人恩怨,而乱了礼制规矩和礼法原则,坏了国家大计呢?
御史大夫大人请勿多言!朕自有主张!”
成帝刘骜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驳斥御史大夫孔光的建议说道:
“诸位爱卿:
朕以为,为君之人,应该光明正大,一秉大公。为人臣子,应该忠心耿耿,不谋私利。
朕以为御史大夫的意见,实不可取!
宰相大人和曲阳侯舅父的建议,为国大公,合情合理,不徇私情,实勘称颂。
定陶王贤明聪慧,少年老成,胸襟开阔,朕已经考察很久了。
中山王虽然是皇家至亲,但没有才干能力,也缺少帝王的气度和胸怀。
为国家大事者,不可因私废公,乱了朝廷法度,坏了礼制礼法规矩。
再者,依照朝廷的礼制礼法规定,兄弟的牌位,不能一同进入皇家宗庙之中。
正如舅父曲阳侯大人所言,如果依御史大夫的意见去做,朕作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一国之君,宣帝陛下的嫡系子孙,百年之后,将向何处安身呢?”
刘骜恼怒,当庭大声质问御史大夫孔光道。
大司马王莽,见皇帝主意已定,局势已经完全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王莽虽并不认同刘骜的看法,也更加不肯说话,默默地注视着刘骜,欲言又止。
听了皇帝刘骜直言不讳的反驳话语以后,御史大夫孔光这才恍然大悟。
御史大夫孔光不禁十分后悔起来,在心里暗暗思忖,责备自己道:
“我孔光一心为了朝廷,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人都是有私心的呢?
大事不好啊!我竭力推举中山王为嗣子,不是与陛下与众臣的意见,相左了吗?这可是犯了陛下的大忌啊!
哎呀,如今局势危急,保命要紧。太后陛下的嘱托,老夫如今也顾不上了!”
御史大夫孔光,老练圆滑,想到这里,全身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急忙见风使舵,转换自己的立场,以一副诚诚恳恳的语气,向成帝道歉说道:
“陛下英明!
臣年老昏聩,固守教条,思虑不周,一时误入歧途。一切听从陛下的旨意就是。”
“好了!看来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了。大司马大人,你的意见如何呢?”
刘骜艰难地转过自己肥胖的身躯,询问大司马王莽的意见道。
“陛下英明!
臣等谋划大计,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夹带任何私心。
既然君臣对定陶王入籍大宗没有异议,臣愿意听从陛下和大臣们的意见。”
大司马王莽不敢公开反对,表态道。
“好了!既然诸位爱卿的意见一致,没有什么异议,朕就如此拍板决定了。想来娘亲陛下,心胸阔达,通情达理,也不会违背大家的心愿的。
朕正式宣布,立定陶王为太子,入继大宗。正式诏书,容后颁布。
朕将立即将大家的意见,禀告母后知道,静听娘亲的圣裁。”刘骜做出决断道。
君臣商议的结果,最终决定,立定陶王刘欣为嗣子,摒弃了中山王刘兴的储君资格。
第二天,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二月初九,正是一个黄道吉日。
刘骜亲自出面,召集文武大臣,举行隆重盛大的仪式,为自己的侄儿定陶王刘欣,主持加冠仪式。
仪式结束以后,成帝刘骜又下旨,派大臣做使节,护送定陶王刘欣一行回定陶国。
那时,刘欣才只有十七岁。
不久,刘骜又正式下诏,派执金吾任宏,暂时署理大鸿胪一职,迅速率领随从,持皇帝符节到定陶王国,迎接定陶王刘欣,回到京师长安。
接着,朝廷再次举行隆重盛大的典礼,正式策立刘骜侄子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入继大宗。而立宗室子弟,为定陶王,作为定陶恭王刘康的嗣子。
自此以后,因为立嗣问题,定陶王刘欣,与御史大夫孔光、中山王刘兴等,有了隔阂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