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二十七回 迎玄汉各地响应 破长安王莽殒命

第二十七回 迎玄汉各地响应 破长安王莽殒命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眼见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玄汉丞相司直李松率领的汉军主力部队,直抵武关,“辅汉右将军”于匡,“辅汉左将军”邓晔,“辅汉前将军”王政等汉军将领,立即大开武关关门,迎接玄汉王朝的主力部队到达。

丞相司直李松,率领自己的直属部队三千人,跟“辅汉右将军”于匡,“辅汉左将军”邓晔,“辅汉前将军”王政的部队,在湖县顺利会师,汉军的兵力,更加强大。

丞相司直李松,亲自指挥两部军马,攻击驻守在京师仓的郭钦、陈翬和成重等三位虎将军。

但郭钦、陈翬和成重等三位虎将军率领的官军,占据险要,顽强防守,汉军将士,一时之间,无法立即攻克京师仓。

汉军主将丞相司直李松,立即决定,改变自己的战略部署,分兵攻打官军。

于是,“辅汉左将军”邓晔,任命郡府秘书王宪,为部下的校尉指挥官,再分一路军队,交给校尉王宪,让校尉王宪,率领着自己统领的数百将士,向北进发。

校尉指挥官王宪统领的汉军,所向无不披靡,进军十分顺利。不久,校尉指挥官王宪,统领汉军前锋,迅速渡过渭水,直抵京师常安北区的左冯翊地区。

丞相司直李松,也派自己的助手韩臣,担任偏将军,率领一路汉军出击,分路攻击官军。

偏将军韩臣,率领自己的汉军部队,迅速向西推进,推进到了新丰县一带。

新王朝波水将军窦融,正在新丰县一带驻守,负责抵御汉军。

官军士气低落,汉军勇不可当,波水将军窦融大败,无法抵御偏将军韩臣统领的汉军,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向西京长安撤退。

偏将军韩臣,勇追穷寇,继续率军追赶,波水将军窦融统领的惊慌失措的官军败兵。

波水将军窦融统领的官军,依然无法抵御汉军进攻。

偏将军韩臣,统领汉军,乘胜前进。汉军奋勇追击,前锋直抵西京长门宫,与京师长安,近在咫尺。

校尉指挥官王宪,统领的汉军先头部队,进展也十分顺利,所战皆捷。

校尉指挥官王宪,统领汉军,向北推进到频阳以后,沿途所经过的郡县,无不望风归降。

汉军所经过郡县的地方官吏,都背弃新莽,出来归顺玄汉朝廷,隆重迎接汉军。

长安三辅所属郡县的地方士绅、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栎阳县豪族申砀、下邽县豪族王大、斄县豪族严春、茂陵县豪族董喜、蓝田县豪族王孟、槐里县豪族汝臣、盩厔县豪族王扶、阳陵县豪族严本、杜陵县豪族屠门少等英雄豪杰,也率领自己的家族队伍起兵,纷纷自称大汉将军,响应玄汉军队。

各路豪族义军,诛杀新莽的地方官吏,率领自己人数不一的家族部队,追随校尉王宪统领的汉军队伍,向西京长安迅速挺进。

有了各地豪族大姓队伍的拥护和支持,校尉王宪统领的汉军队伍,人马越来越多。

到了此时,校尉王宪,小人物心态爆发,野心膨胀,俨然以汉军大统领,大将军自居,号令归顺部众。

郭钦、陈翬和成重等三位新莽虎将军,顽固地率军,坚守京师仓,汉军久攻不下,进展不顺。

丞相司直李松和“辅汉左将军”邓晔等汉军将领,久困京师仓附近,没有进展,心里大为焦虑。

于是,丞相司直李松和“辅汉左将军”邓晔等汉军将领,聚在一起,研讨军情,策划新的进攻方略。

“辅汉左将军”邓晔,足智多谋,率先出场发言,建议丞相司直李松道:

“丞相司直大人:

末将认为,如今大局已定。京师仓不宜强攻,以免损兵折将,损害汉军威名。

实际上,京师仓不过是京城长安的一个小小的仓储之地。我们汉军将士,多次进军,却都没有能够顺利攻下来,可见新莽官军的战斗力还在,不宜硬拼。

京师仓都如此难攻,更何况固若金汤、人马众多的新莽老巢西京长安城呢!

末将认为,我们的进攻兵力,严重不足,如果贸然强攻,西京长安,一定会遭受严重挫折。

我们还是,暂时驻军长安城下,首先扫清西京长安外围,等待陛下亲自统领的主力大军来到,我们再大举进攻京城长安,乃为上上之策。”

丞相司直李松,认为有理,赞同“辅汉左将军”邓晔的建议道:

“辅汉左将军,晓畅军事,言之有理。的的确确,如今我们的兵力不足,还不是强攻西京的最佳时机。

我们还是带领我们的军队,到达华阴县一带驻防为好。我们首先制造攻城器械,做好攻打长安城的准备,等待陛下统领的主力大军,到达西京城下,再强攻西京为宜。”

丞相司直李松与“辅汉左将军”邓晔等将领,计议已定,决定暂缓进攻,西京长安。

郭钦、陈翬和成重等三位新莽虎将军,虽然英勇,但双拳难敌四手,加之官军士气低落,兵微将寡,给养不济,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汉军的猛烈进攻。

不久,丞相司直李松,“辅汉左将军”邓晔统率的汉军前锋部队,终于顺利地攻破了,新莽官军顽强坚守的京师仓,率军抵达了华阴驻军。

到了此时,攻打长安的汉军各路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实际上已经将西京四面合围。只等玄汉首领,发布围攻西京常安城的号令了。

此时,天水郡西州上将军隗嚣,统领的西州军队,也已经开到长安三辅附近,准备趁火打劫,围攻西京。

听到这个消息,围城的汉军将士,更加急不可耐,欲迫不及待地率军,攻打西京,斩杀王莽了。

各路汉军将领,生怕别人抢功,都跃跃欲试,贪图建立攻克西京常安的大功。

将领们争先恐后,都想要率先带领,自己统领的将士进城,建立首功,争夺抢劫西京长安财富的巨大利益。

丞相司直李松,见士气高涨,准备下令,围攻京师。

闻听汉军各部兵马,西州上将军隗嚣统领的部队,已经兵临长安城下,即将进攻京师常安的消息,新王朝君臣,越发惊恐不安,派军加紧防备。

然而,王莽虽然惊恐不安,兵微将寡,但依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愿意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于是再作垂死挣扎。

王莽派遣使者,分路赦免长安城里各个监狱的囚犯,下令发给囚犯们武器,将囚犯们,统统武装起来,充实官军的队伍。

王莽特别下旨,命令自己的岳父更始将军史谌,亲自带领亲信将领,统管这支囚徒军队。

王莽下旨,杀了几头猪,与囚犯将士们,举行盟誓,命令囚犯士卒喝下猪的血,要囚犯士卒们,对天盟誓,发誓一生一世,忠于大新皇帝。

王莽派遣的使节王辉,和更始将军史谌,跟释放的囚犯士卒们一道,对天立誓说道:

“诸君:

天帝神灵明鉴,如有不为新王朝效力,不为新皇帝效死的人,社鬼将会,永永远远记住他。你们将会因背弃自己的盟约,而永世不得超生!”

盟誓劳军完毕,更始将军史谌,就按照王莽的命令,率领着囚徒军队,立即出发,准备前去反攻,围城的汉军。

到了此时,囚徒士卒们,都知道新王朝已经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谁愿意遵守,强逼的盟约,死心塌地为王莽卖命,为新王朝殉葬呢?

更始将军史谌,率领的这支囚徒队伍,刚刚才渡过渭桥,囚犯士卒们,还没有看见汉军将士的影子,就一哄而散,四散逃跑了。

更始将军史谌和部下将领,都无力阻止,只好空手回来,给自己的皇帝女婿王莽交差。

此时,攻城的各部汉军士兵,跃跃欲试,已经开始各自行动起来。

汉军士卒,对新莽充满仇恨,在城外大肆挖掘,王莽的妻子、儿女、父亲、祖父等王氏家族亲人的坟墓,寻找陪葬的金银财宝。

汉军将士,焚烧王氏家族亲人的棺材,以及王氏皇家九庙、明堂(皇家大会堂)和辟雍(太学)等新莽皇家设施,以泄愤。

熊熊大火,从四面八方,各个方向燃起,耀眼的火光,照耀到了常安城里,如同白日。

西京常安城里的官吏百姓,看见城外燃起的熊熊大火,心里更加恐惧,知道新莽亡在旦夕。

于是,西京各家各户,想方设法自保,以躲避兵灾祸害,保存自己的家族老小。

眼见汉军,人多势众,攻城甚急,大司马王邑十分担心,忧虑汉军一旦攻破城池,那就一切完结了。

于是,大司马王邑,特别提醒王莽说道:

“陛下:

长安四城城门的守兵,大都是东部地区郡县,派来西京戍守的士卒,不可以信任。

如今,东部地区郡县,已经落入贼手,恐怕守城将士,会与东方的盗贼勾结,打开四城城门,那就大势已去。

请陛下下旨,及时处置。”

王莽大悟,认为大司马王邑的建议有理道:

“爱卿言之有理,朕差点被贻误了。

大司马大人,速传朕的旨意,改调越人骑兵,担任城门守卫,守卫各个城门。

每座城门,设置卫兵六百人,各由一个忠心耿耿的校尉,亲自率领。”

然而此时,王莽众叛亲离,什么样的防范措施,都已经徒劳无益了。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九月一日,西京常安的宣平城门,率先被汉军将士攻破。

攻城的汉军将士,迅速从宣平城门,进入西京长安。新莽西京长安,正式宣告失守。

宣平城门,就是民间百姓,所说的都门。

新王朝大司徒(宰相)张邯,那时正带领部将,巡视宣平城门的守卫情况。

大司马王邑、与大臣王林、王巡和鹊恽等人,则分别带兵,在北阙之下,抗击汉军将士的进攻。

那时,更始帝已经下旨,凡是捉到或者杀死王莽的将士,将被皇帝晋封,为侯爵爵位。

汉军将士,首先遇见了大司徒(宰相)张邯。汉军将士,那肯客气,立即将大司徒张邯及其随行将士统统杀了。

汉军士兵,贪图更始帝的厚重封赏,个个奋勇当先,攻打皇城。英勇作战的汉军将士,达到了七百多人。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九月一日这一天傍晚,天已经全黑了,两军还在苦苦作战。

汉军将士勇不可挡,抓紧时间,攻打新莽官军。

到了这时,新王朝的官吏和贵族将领,都又饥又渴,疲惫不堪,终于无法支持,只好带着部下将士,四散逃跑,各自逃命。

宫城的情况,更加危急。

大司马王邑,见局势不利,无兵可用,无法抵御,只好趁着黑夜,率领自己的亲军武士,向后撤退,退保宫城。

到了此时,西京长安的新莽文武大臣、各级官吏,纷纷弃职逃亡,长安城里,一片混乱。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九月二日,京师常安的秩序,更加混乱。为了求存,长安城里的普通市民,也举起了造反大旗,结垒自保。

常安青年市民朱弟和张鱼等豪杰,恐怕城破以后,家族房宅,遭受各路军队的抢劫。

于是朱弟和张鱼等青年豪杰,自发组织,家族子弟、街坊邻居,自我武装,保卫自己的家门。

四周的市民百姓,也纷纷响应,也加入了投靠汉军,结垒自保的行列,开始与汉军将士配合,一道攻打,王莽君臣苦苦坚守的宫城。

朱弟和张鱼等青年豪杰,生在长安,十分熟悉长安各处的特殊地形。

于是,朱弟和张鱼等青年豪杰领头,率领左邻右舍的胆大市民,手拿简陋的武器,成群结队,奔跑喧哗,四面出击,率先直扑皇城的未央宫。

未央宫的大门紧闭,内里的宦臣侍卫,顽强抵御攻击,义军一时无法攻进未央宫。

朱弟和张鱼等青年豪杰,与义军将士谋划以后,决定采取火攻,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猛烈攻打。

朱弟和张鱼等青年豪杰,率领勇士们,将木柴、油料、硫磺、芒硝等易燃物,堆放在未央宫的便门-尚方工场门前,用火点燃。

尚方工场门,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被快速烧毁。勇士们终于砍开了敬法殿的小门,攻入了皇宫里面。

见义军将士攻进宫城,王莽和大司马王邑君臣,更加恐慌,调集侍卫的大臣将士,拼死反击。

义军将士,一面继续向皇宫猛攻,一边大声呼喊,动摇敌人的军心道:

“篡贼王莽,还做什么缩头乌龟呢?你赶快起来,向汉军投降吧!

你这个恶贯满盈的篡贼!

如今,你已经被我们义军,重重包围,大势已去!你怎麼还敢逆天行事,负隅顽抗,不出来投降,乖乖送死呢?”

义军将士的呼喊声,声振寰宇,传到了未央宫王路堂的白虎殿里面。

王莽听见汉军喊声,胆战心惊,雄心尽失。

尚方工场门那一面的大火,迅速向四周蔓延,很快就燃烧到了后宫的官署,烧到了黄皇室主居住的宫室里。

黄皇公主王嬿,是王莽最喜爱的小女儿,就是汉平帝刘衎(刘箕子)的妻子王皇后。

眼看宫门外,天崩地裂,惊天动地,黄皇公主自知,新王朝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黄皇公主悲愤交加,愧悔不已,眼泪涟涟,对身边侍候的侍女宦臣们叹息道:

“孩子们啊,你们各自逃生去吧!如今到了这步田地,臣妾现在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见大汉皇帝的家人呢?”

黄皇室主一代烈女,纵身投入火窟,自杀而死。

侍臣婢女,见主子黄皇室主自焚而死,皆悲伤恐惧不已,纷纷四处逃避,寻找藏身之所,各自仓皇逃命。

10

到了此时,汉军将士的攻势,越发强烈,王莽的侍卫武士,大多已经不知去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