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王霸募兵遭羞辱 耿弇点醒梦中人 (第2/2页)
大司马刘秀拍板道。大家商议完毕,已经临近黄昏。
突然,斥候令刘安,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刘秀道:
“大司马大人,大事不妙!原汉王朝广阳王刘嘉的儿子刘接,已经在蓟城,发动官吏百姓,准备响应刘子舆。
此时,蓟城全城,已经是一片混乱。
蓟城城里官吏百姓,纷纷传言说,邯郸赵汉皇帝派出的钦差大臣,已经快要,抵达郡城了。
郡城太守以及属下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出城迎接,邯郸皇帝派出的钦差大臣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秀大惊失色,惊惶不安道:
“诸君:
情况十分危急,走为上计。我们赶快率领,自己的部众,从下榻的官衙招待所中冲出去,向南撤退,避开贼势。”
大司马刘秀说完,立即命令刘安、刘定父子,赶着车驾,从蓟城官衙宾馆,紧急驶出。
周围的蓟城市民百姓,聚集郡衙,围观大司马刘秀的仪容,喧呼吆喝,挤满街道。
道路拥挤,人流阻塞道路,大司马刘秀一行的车驾,根本就无法向前通行。
刘秀无法脱身,顿时心急火燎,着急万分。
贼曹掾铫期,眼见王郎军队迫近,大司马刘秀,无法脱身,形势十分危急,立即当机立断,果断地进行处置。
贼曹掾铫期,迅速跨上自己的战马,拿起方天画戟,大声呼喊警卫戒严。
贼曹掾铫期的身材,高大魁梧,容貌十分威严,发怒以后,神态可怖。
铫期旋风般地舞动,手中的画戟,对围观的市民百姓,怒目而视,口呼“咄!咄!”大喊驻跸戒严。
聚观的市民百姓,知道官府戒严的威风,心里害怕,纷纷走避,闪开一条道路。
大司马刘秀一行的车驾,这才终于脱身,得以抵达蓟县南面的城门。
不料,大司马刘秀一行,到了南门之时,蓟县的南城城门,已经紧紧关闭,不允许一人,随意出入。
刘秀逃命要紧,立即率领自己的部属侍卫,一起攻击,守城的卫士,勒令打开城门。
守城的卫士,兵力弱小,无法抵御,大司马刘秀一行,这才破门而出,得以从南门脱身。
但逃亡途中,情况十分紧急,大家自顾不暇,长史耿弇等大司马刘秀属下,都纷纷走散,各奔东西,也不知道大司马刘秀,究竟是逃到了哪里。
当时,刘秀一行的心里,都非常惊恐。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慌不择路。
害怕王郎的追兵临近,大司马刘秀一行,不分昼夜地夺路狂奔,只想远离,蓟城等城市重镇。
刘秀十分清楚,刘子舆的军队,主要是控制郡县等城市集镇。
逃离险境之时,刘秀一行,根本就不敢进入,城镇乡亭停留,专寻偏僻小路逃跑,逃避追兵,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迹,被刘子舆的追兵追上。
饥渴之时,大司马刘秀一行,就在道路两旁,匆匆忙忙地进餐喝水。
疲倦之时,大司马刘秀一行,就随意地找上一个依靠,东倒西歪地躺在路旁树荫,或者破房子里面稍稍歇息。
此时的大司马刘秀一行,狼狈不堪,落荒而逃,急急如漏网之鱼,丧家之犬。
好不容易,大司马刘秀一行,才终于逃到了饶阳县的芜蒌亭,暂时逃离追兵的追击。
芜蒌亭,是河北饶阳县东面的一个小乡亭。
那时,正是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农历二月前后的时节。北方大地,正处酷寒时节,到处天寒地冻。加之兵荒马乱,千里萧疏,没有人烟。
大司马刘秀一行,见四野无人,虽然暂时安全,却根本就无法,寻找到充饥的食物。
大家都是饥寒交迫,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一个个昏昏欲睡、萎靡不振。
大司马主簿冯异,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的百姓那里,居然弄来了一碗热豆浆,端给了刘秀。
刘秀非常的感激。他喝了两口,就依次递给大家尝尝。但浆少,人多,一人喝上一口,都不能够。反而,这一碗热豆浆,更加勾起了大家的浓浓的食欲。
好在刘秀此时,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刘秀心里清楚,信心与希望,对落难的人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维系人心,是当务之急。
大司马刘秀一行,见天色已黑,无法寻找食物充饥,只好饿着肚子,找上一个避风躲雨的地方,睡觉歇息。
第二天清晨,刘秀被饿醒冻醒,早早就已经醒来,似乎还在回味着昨晚那碗,热豆浆的浓浓香味。
见部属们陆续醒来,刘秀乐呵呵,十分风趣地对大家说道:
“诸君:
昨晚本司马,喝了公孙兄弟的那碗热豆浆,我是既不饥饿了,也不寒冷了。
天无绝人之路。如今老天,已经大亮了,我们就分头出发,寻找食物去吧!
我就不相信,一个大活人,会被尿憋死。”
见大司马刘秀,并不气馁,部属们的心情,稍稍好转一些,各自前去,寻找野菜食物饮水去了。
忙了一早上,大家的饥寒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满解决,而王郎的追兵,随时都可能降临。
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只有饿着肚子,苦中作乐地说笑着,努力地四处寻找,一些野菜野果之类可吃的东西。
勉强解决了众人的饥饿问题以后,大司马刘秀一行,再努力挣扎着,继续向前赶路,尽力避开刘子舆的追兵。
经过千难万险的行程,大司马刘秀一行,终于逃到了距离蓟城,已经足足有一百八十公里路程的饶阳县城。
此时,大司马刘秀一行,早已经饿了好些日子,实在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至极。
大家再也没有力气与勇气,勉力坚持,继续前行了。
刘秀一见,沮丧不已,忙思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