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子产为政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东周列国传奇!
“弥兵会盟”后,卫国大夫石恶听说卫献公杀了宁喜。他想,自己是宁喜**,回去必然是凶多吉少。于是他便去找了赵武,跟赵武去了晋国。
“弥兵会盟”对郑国大夫良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原本是郑国的实权派,这次代表郑国参会,在列国大夫面前露了脸,名气陡然上升,他就有点飘飘然了。良宵回国后,变得愈发专横,仿佛郑国是他的,简直不把郑简公放在眼里。不久后,郑国发生了两个公子争权夺利的内乱,良宵卷入其中被杀。
郑简公任用任用了一个能人执政,致使郑国出现了一个小阶段的复兴。此人名叫公孙侨,是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后世法家的先驱人物。
公孙侨,姬姓,又叫做姬侨,字子产。(公元前584年-前522年),他是郑穆公之孙,郑公子发的儿子。他的一身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早在公元前563年的时候,郑简公三年,出现了一次叛乱。几个地方官吏因为不满上司压榨,带领一群奴隶杀进了郑国的宫殿。领头的几个人是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等。
那一天,曙光初现,大地还在半梦半醒中沉睡。一阵鼓噪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郑简公的宫廷卫队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四散而逃。郑简公做了俘虏,被劫持到了北宫。
子产的父亲公子发,还有王族中的公子騑、公孙辄等人匆匆赶往宫中,他们原本以为只要他们去了,就能组织有效抵抗。不料,此时宫中大乱,未等公子发等人组织抵抗,叛乱者就杀了过来。公子发、公子騑、公孙辄等人只好拔剑相迎,三人皆死于西宫中。
接着,子产也赶了过来。他先召集散兵,把守宫门,同时安排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然后将收集来的士兵排成行列,向西宫冲击。士卒有了组织,就厉害了。子产等人杀退了**者,将公子发等人的尸骨收起来。
此时,另一王族成员,名叫公孙虿的,率领国人来增援。一番打斗,终于平了**。尉止和子师仆当场被杀。其余人多半被杀,留下的全部做了俘虏。侯晋逃了出来,去了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定后,公子嘉(字子孔)当政。他下令,将罪官子弟和**者全部打为奴隶,并制作丹书(奴隶的身份文件)。一时间牵连者甚众。许多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不肯顺从。子孔大怒,准备将这些人全部诛杀。
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丹书。公子嘉不同意,他说:“丹书是用来安定国家的,众人发怒就烧了它,国威何在?众人干政,国家不亦难乎?”
子产说:“众怒难犯嘛。犯众怒,而专权,此乃治国之危矣。不如烧掉丹书,安定众人。如此一来,您可以专权,众人也能安定,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公子嘉听从了子产的建议,于是他派人在郑国的仓门外当众烧掉了丹书,一场风波终于平定。这件事让子产名声鹊起,大家都说子产宽仁,有远见。
公元前548年,郑简公派子产、子展(公孙舍之)两人率军进攻陈国。郑军得胜。子产下令,不准劫掠宫殿,不准屠杀百姓。在陈国归降后,他又把郑军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了陈国。
郑国军队班师回朝后,郑简公鉴于子产伐陈有功,给他封赏了一片土地,子产拒不领受。他的高姿态得到了郑简公的赞赏。
其后,子产受郑简公委托,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大夫范文伯不满郑国伐陈。他质问子产:“弥兵会盟已经做了规定,说好的列国争端,要和谈,不要动武。郑国为何坏了规矩?”
子产说:“兄弟激愤,尚有拳脚。陈国也参加了弥兵之会。要能和谈,我们何尝不谈?”
赵武赞赏子产的说法,他说:“没有拳头就没有和谈,有时候只能先动拳头,才能有和谈。”
众人听后轰然大笑。范文伯也就作罢了。
公元前554年,公子嘉、良宵等人在内乱中同时被杀,郑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子产当政后,首先推行了田制改革。他专门设置了官员,丈量土地,鼓励开荒,按照每户拥有的田亩数量来收税。他还规定,田土四界必须有水沟。庐舍不能占用耕田等等。总之,他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农业产生。同时,提倡节俭,反对骄傲奢侈。
其次,他对政体也进行了一番整肃。他认为,知礼、尊礼、守礼乃是做人做事之本,推崇上下尊卑有别,各守其道,各司其职,不得僭越。每一级官员要忠诚俭朴,尽职尽责。在他的督导下,郑国的朝政有了改观。
公元前536年的时候,子产还干了一件轰动天下的事情,他下令将郑国的法律条款铸造在一个青铜鼎上,公布全国。史称“铸刑书”。
在当时,列国的法律都掌握在官府手中,百姓吃了官司,任由官员来发落。而官吏们也拿着法律来为所欲为,其中巧取豪夺者、中饱私囊者不在少数。
郑国是个推崇商业的国家。商人贩运,行走四方,时常受到各地官吏的勒索。当然还有农户,他们在受土地领主的压榨时也是状告无门的。百姓怕官,关键就是不知法,无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子产为了改变这个弊端,于是干了件“铸刑书”的事情。
此举一出,首先是本国贵族反对,接着,就连列国诸侯中也多有反对。
晋国大夫叔向致信子产,责问说:“假如百姓知道了法律,他们就不听官员的了,官员们还拿什么来治他们?你到底懂不懂治国,有没有才干?”
子产回信说:“知法,方能守法。百姓知法,就不敢作乱。官员守法,则不敢乱来。举国依法,国将安治。你责备我没有才干。我承认,我没有才能。我只是用这个刑鼎来挽救当世的。”最后,为了不得罪叔向,子产又写了一句:“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岂敢忘了您的恩惠?”
子产顶住各种压力,坚持公布法律。后世的人因为他第一个做了“铸刑书”这件事,将其视为法家的先驱。
在这个时期,子产的推行的田亩赋税改革也遭遇到了阻力。有些土地领主因为收税增加,开始抨击或咒骂子产。子产听之任之,全然不为所动。
穆族中(子产是郑穆公的后代,郑穆公一族也被称为穆族)有个叫做子宽的人,他将一些别人骂子产的话转告给了子产,希望子产有所改变。
子产说:“他们要骂,就让他们骂去吧。有什么妨害呢?如果我做的事情有利于国家,生死我都不计较。我闻之,为善之举,不变其法,固有所成。民不可纵,法不能更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我是不会改变的。”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子产毁晋”的事情。
有一次,子产和郑简公去晋国进贡。晋平公不见他们,也不派大臣去接待,只叫人将他们安排在使馆里住。郑简公很恼火。
子产说:“他这么做,分明就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要是我们不反抗,将来会更窝囊、更被动。”
郑简公说:“我们打不过他们,怎么反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